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提到“大柵欄”,人們總習慣于穿行在胡同中去了解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了解飽含歷史積淀的商業文化。殊不知這里也曾進行過危機四伏、驚心動魄的暗戰,也曾是鐵肩擔道義的中國報人立志“新聞救國”的踐行地。在那些大柵欄人綿長的回憶中,重溫每一個歷史片段,都如同重讀一遍愛國史。
今天上午,由大柵欄街道工委宣傳部、婦聯共同組織的“愛黨愛祖國大柵欄歷史故事會”舉行,7位生長在大柵欄地區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聞所想,講述著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發生在百姓身邊的歷史故事。
瑞蚨祥老店——第一面五星紅旗綢布提供者
來自瑞蚨祥的一位工作人員首先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于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原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綢布便是來自大柵欄“瑞蚨祥”綢布店。當初,國旗制作負責人宋樹信跑了北平很多布店,都沒找到顏色和尺寸適合做旗面用的紅布料及做五星用的黃緞子。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趕到位于前門外的“瑞蚨祥”綢布店,向幾位老職工說明來意,請他們幫忙。“瑞蚨祥”的職工一聽事關重大,便一起動手去倉庫翻找庫存。經過一番翻箱倒柜,大家終于找到了幾塊紅綢和一卷3米多長的黃緞子。宋樹信看后,卻發現幾塊紅綢都不夠長。“瑞蚨祥”綢布店便又專門請來工藝精湛的技術人員,連夜把紅綢布料連接起來。現如今“瑞蚨祥”店里還存放著當年那面紅旗的復制品。
我和我的祖輩——身邊的愛國故事
來自大安社區的廉家寶老先生今年70歲,是參加此次故事會年齡最長的一位。憑著幼年的記憶,老人講述了當年自己的家人如何與地下工作者開展印刷資料宣傳工作,以及自己在家人帶領下到西直門內馬路北邊去迎接解放軍入城并向群眾散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告北平市同胞書”的情景。老人還講述了自己的祖輩——孔彰先生畢生追求真理,用共產主義信念教育子孫的感人事跡。與其他講故事的人不一樣的是,廉老先生的語氣平緩中更加透露著親切,用他的話說:“我經常給我的孩子們講這些過去的事兒,我熟悉那段歷史,我要講給下一輩人聽。”老人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發展的歷史,對于他來說,沒有什么比親身經歷過的事更讓人刻骨銘心。
東升平浴池——曾經的潛伏暗地
鄒伊然是一個來自西街社區的清秀的小姑娘,她講的是一個就在她身邊的潛伏暗地的故事。原來小鄒趁著暑假把熱播劇《潛伏》看了一遍,從此便迷上了懸念巧妙的諜戰故事。當聽長輩說她家附近就有一個昔日的潛伏地點,小鄒按奈不住興奮和激動,經過反復打聽,她找到了楊梅竹斜街一家叫龍曉賓館的小門臉,得知這里就是長輩們提到的東升平浴池——一個地下黨潛伏、接頭的地點。小姑娘繪聲繪色的講著地下黨如何裝扮成浴池伙計,與前來東升平浴池洗澡的國民黨特務斗智斗勇的故事,稚嫩的聲音里透出一種自豪。“‘潛伏’也許比打仗更殘酷,它更讓我真切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背后蘊涵了什么。”
據介紹,大柵欄地區是北京市首批確定的25片歷史文保區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街道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們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倡導大家一起來解讀身邊的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因為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
編輯:馬原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