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產業加速能源轉型
除了荒漠治理之外,沙產業的興起也引起了人們對新能源的重新認識。在2009年庫布其沙漠論壇上,科技部特別向我國第六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七星湖新能源基地授予“國家沙漠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牌匾。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馬學祿在論壇上指出,工業革命以來,短短的三百年,不超過人類總數20%的發達人群,就消費了地球幾億年儲備的化石能源的80%,現有化石能源幾近枯竭,同時對環境損害極大的溫室氣體也主要是因為人類使用化石能源而產生的。因此他認為人類在經歷了植物能源時代、化石能源時代之后必然要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
早在2007年,內蒙古就已通過發展風力發電,把令人頭疼的大風變成了可再生的電力資源。而在內蒙古,像這樣從沙漠中開發出的新資源還有很多。論壇期間,有業內人士表示,利用生物質能發電治沙將會成為一把巨大的造林鏟,一臺高效的植樹機,在獲得了生物燃料的同時也提供了治理沙漠的資金和綠化條件。億利資源的有關人士也表示,隨著沙生中草藥產業的發展和荒漠綠化力度的加強,企業已經開始愈發關注如何循環利用囤積下來的植物資源。
此外,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竭的資源在沙產業的發展中也同樣受到了“青睞”。據了解,億利資源集團公司正在籌建一個3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對此,馬學祿認為,就成本而言,光伏發電屬全球最低,大規模啟動光伏發電時機已經成熟。
美國硅谷科技協會理事長范群認為,全球能源發展的新方向將主要集中于太陽能、風能以及智能發電等方面。不難看出,新能源在治沙道路上將繼續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編輯:馬原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