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的發展勢頭、快速的擴張步伐,使得城商行在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留下的“夾縫”中,城商行以更加驚人的速度成長起來。有相關專家表示,城市商業銀行積極推進跨區域擴張后,身處第一梯隊的大型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已經實現了對股份制銀行的超越。
資產收益趕超股份制銀行
8家資產規模在千億以上的大型城商行的經營數據顯示,北京銀行上半年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為0.78%,位居8家城商行之首。緊隨其后的是徽商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這四家城商行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65%、0.62%、0.55%和0.54%。其他3家城商行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在0.5%以下,分別為上海銀行0.42%、吉林銀行0.33%、平安銀行0.3%,8家城商行的平均值約為0.52%。
與之對比的是,8家股份制銀行中總資產收益率超過0.5%的僅有三家銀行,分別為民生銀行0.52%、興業銀行0.51%和中信銀行0.5%。其余5家銀行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深發展銀行0.43%、招商銀行0.42%、浦發銀行0.42%、光大銀行0.33%、華夏銀行0.21%,8家股份行的平均數值約為0.42%。
“總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它能夠體現資產運用效率和資金利用效果之間的關系,并且可以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指出,盡管2009年上半年的經營數據并不足以證明城商行已經超越了股份制銀行,但城商行的旺盛生命力,無疑正在對股份制銀行的地位形成威脅。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中國最賺錢的銀行——工商銀行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也僅為0.58%,另一家上半年凈利潤正增長的國有股份制銀行——交通銀行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僅為0.47%。由此可見,城商行第一梯隊的盈利能力即便在整個國內銀行業中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城商行經營穩定
2009年上半年,商業銀行之間進行了激烈的競爭,信貸投放數量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大多數銀行所交出的答卷卻并不能讓人滿意,半數上市銀行出現了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的現象。
8家股份制銀行中,有5家銀行在上半年出現了凈利潤的下滑,其中光大銀行下滑幅度最大,達到了47.1%。
相比之下,城商行上半年的經營情況更加穩定。其中,上海銀行的26.45%的跌幅為8家城商行之最,但是上海銀行上半年的凈利潤也達到了17.41億,超過了部分規模較小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銀行作為國內最大的城商行,其凈利潤甚至可以列在8家股份制銀行的第六位。
符文忠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150多家城商行中,資產規模超過千億的有13家,這些城商行正在不斷拉大與其他城商行之間的差距,確立了其第一梯隊的地位。這些城商行都有著體制較為完善、資產規模較大、風險控制能力較強、擴張速度較快等特點,并且大多數已經實現了跨區域經營,有著強勁的競爭力。”
跨區域經營成關鍵
從2006年銀監會《城市商業銀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鼓勵城商行跨區域經營,再到今年年初出臺《關于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準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在這短短的幾年間,越來越多的城商行開始走出城市、走出地方,走向區域、走向全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將成為股份制銀行的強有力競爭者。
中小銀行發展戰略與跨區域經營實務研討會專家組成員叢艷表示,體制改革讓城商行走上了現代商業銀行之路,而跨區域經營則是讓城商行走上了參與全國競爭的發展壯大之路。“準確選擇分行開設區域、正確選擇業務方向,是決定城商行在擴張中盈利能力的關鍵所在。”叢艷表示。
總體上,各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地點一般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區域,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幾大中心城市成為首選。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表示,城市商業銀行積極推進跨區域擴張,有利于城市商業銀行提升自身競爭力,進一步做大做強,向區域性、全國性商業銀行邁進。但隨著跨區域擴張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跨區域布局目標地區雷同,使得城市商業銀行之間及與其他銀行的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在中小企業業務方面,全國銀行業將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競爭的格局。同時,跨區經營也使城市商業銀行的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受到更大的考驗。
編輯:寧波 來源:中國證券報(記者 張朝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