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的思路
建立廉政風險預警防控機制,避免干部“毀在紅包里”
“要給領導干部一年做一次‘廉政體檢’”,2007年10月17日,朱明國在參加十七大廣東代表團第一組討論時說,“花錢辦案不如花錢搞防范”,“我們要集中在精減審批環節上下重錘,能減多少減多少,加大力度壓縮權力尋租的空間!”
作為紀委書記,朱明國一直高度重視防腐工作中“防”這一環節。對于“防”,他幾次下達要求,從源頭上防治腐敗。他強調,防腐工作必須注重預防,最大限度推行陽光政務,盡最大努力避免領導干部和國家公務員“倒在高樓下,摔在批地上,死在路橋邊,垮在買賣關,毀在紅包中,爛在色情里”。
今年10月,朱明國要求“把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列入領導干部個人報告內容上報;抓緊制定一批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等‘二次創新’”。
朱明國認為“預防是治理腐敗的重要一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從2006年擔任省紀委書記以來,3年的實踐、3年的思考,一次次重拳出擊,他強調著力建設防腐敗“防”的體系,從源頭上防治腐敗。
作為一次思考的總結,朱明國在撰文中提出:“要對違紀違法案件進行全面系統分析,查找廉政風險高發的重點領域、重點崗位、重點人員,深入探討廉政風險特征、成因、發展趨勢及防范路徑,建立廉政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制度。”
他在文章中再次指出,黨員領導干部的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一定要上報。領導干部職務消費和公務接待制度要進一步改革;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領導人薪酬制度。
他還說:“行政審批制度也要進一步改革,推廣網上審批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全面取消市屬行政審批項目。”這是他一貫的主張,朱明國曾在某次會議上舉過一個例子:某地級市就有600多個審批項目。他說,只要掌握了公章,就有游離在公章周圍的一批人,沒有審批權就減少腐敗空間。
“做到點子上”
探索完善群眾參與反腐敗的制度保障
不斷公開、開放紀檢監察工作,擴大群眾參與反腐的渠道一直是廣東防腐工作的趨勢。今年4月朱明國在河源調研時說:“要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優勢,開展網上審批、網上監察、網上服務、網上執法、網上舉報,監督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到目前為止,我省已經建成并開通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互聯網信訪舉報系統平臺,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了省、市、縣三級紀檢監察機關全部開展網上舉報業務的目標。今年1—8月,我省紀委機關受理網上舉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17%,網絡輿情已成為重要的辦案線索來源之一。
正如任建明所說:“網絡是反映輿情的新載體和平臺,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群眾有效參與防腐建設的法律和制度,將傳統的輿情反映機制完善好。”在這一點上,廣東也有計劃。
朱明國撰文指出,既要鼓勵群眾舉報,又要解決舉報人的后顧之憂,要使舉報真正安全、有效。他說:“對舉報的程序及其時限要作出規定。成立信訪舉報咨詢委員會,定期聽取對不予核查的案件線索的解釋和說明。完善信訪舉報保護辦法,對重大案件的舉報人和證人實行保護計劃。進一步完善舉報獎勵制度,設立獎勵舉報基金,對突破重大案件有功的署名舉報人進行重獎。嚴肅查處打擊報復舉報人案件,除構成犯罪的以外,將侵害舉報權監督職能歸集到紀檢監察機關統一行使,強化紀檢監察機關對打擊報復舉報人行為的監督。”
為了鼓勵群眾和社會團體參與反腐敗工作,他主張:“探索建立對社會團體機構提供反腐咨詢指導服務的補貼支助制度,發展民間反腐咨詢服務機構。”
為了增強群眾對反腐敗工作的信任與親近感,他還主張:“公開反腐敗工作的公眾信息,完善新聞發言人和重大案件通報制度;定期舉行‘紀委開放日’活動,實現紀委運作體系由封閉化、神秘化向公開化、透明化轉變。探索實行紀委審理案件公開制度,建立黨內重大案件聽證制。”
邵道生說:“廣東探索完善群眾參與反腐敗斗爭的制度保障,算是做到點子上了。反腐理論界一直有一種說法‘公開是最好的監督’。”
編輯:寧波 來源:南方日報(趙楊 戎明昌 林亞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