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消息:天津是我國發展較早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在近代歷史上曾被認為是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并由此形成了“勸業場”“狗不理”等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老字號。昨日從相關部門獲悉,截至目前,天津已認定的天津老字號企業達115家,數量位列全國第六。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老字號輝煌不再,振興和創新成了擺在老字號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A現狀
津門老字號今何在?歷史最長750多年
以現已認定為115家天津老字號為例,創立時間在百年以下的有84家,占73.0%,100-200年的21個,200-300年以下7個,300年以上3個。歷史最長的海晶工業鹽有著750多年的歷史。位于和平、紅橋兩區的天津老城廂不僅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天津歷史上工商業聚集區域。受歷史形成影響,天津老字號所處的位置多在和平、紅橋兩區。據統計,有35%的天津老字號坐落在和平、紅橋兩區。
七成遭遇生存難
提起沙船皮鞋,不少老天津衛都備感親切。沙船皮鞋廠在20世紀30年代開業,商標為駱駝。沙船皮鞋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堅固耐穿,1937年增添女鞋,后遷至渤海大樓旁。1956年公私合營后,并入天津市百貨公司,與天順、九成等鞋店合并,成立國營天津制鞋廠。1982年重建沙船皮鞋廠,然而曾經的輝煌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難以再現。昨日記者致電沙船皮鞋廠,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沙船皮鞋廠在1996年停產整頓,1997年正式停產,現在僅有一名職工“留守”廠內。沙船皮鞋廠并沒有對自己的“老字號”進行注冊,目前,也沒有與其他方面合作的意向,面對市面上假冒“沙船”皮鞋根本無能為力。
B問題
不能只是倚老賣老
統計數據顯示,天津老字號企業雖然其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有優勢,但從經營狀況上看,只有10%的天津老字號經營狀況良好,20%能夠勉強維持生計,70%經營困難。據調查,困擾天津老字號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知識產權保護不力
造成“老字號”流失
由于一段時期對老字號不夠重視,加上對知識產權缺乏強有力的保護措施,造成部分老字號“流失”。一些頗有名氣的老字號商標或字號在外地被“搶注”,給企業的無形資產造成損失。如宴賓樓在德州被注冊,盛錫福、月盛齋在北京被注冊,冠生園在上海被注冊,惠賓樓在吉林被注冊。
另外,一些企業由于種種原因改行經營,丟失了原有字號或商標,如中華百貨售品所、交通飯店、惠中飯店、國民飯店等。還有一些企業商標或字號管理混亂,多家共用一個商標或字號,正興德就有三個企業共用一個字號,桂順齋、祥德齋、起士林都是兩家企業用一個字號。還有一些字號根本沒有注冊,如德華馨、天順、沙船等。
只重傳統輕創新
影響力局限本地
一些老字號企業品牌意識不強,致使老字號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掘,品牌影響力較弱。不少老字號不注重品牌宣傳,影響力僅限“本土”,如有的老字號企業的影響僅局限在一個區、縣,好一些的局限在天津市,跨出天津在北方、在全國、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不多。相關資料顯示,天津普查并認定的“津門老字號”115家中僅有30家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中華老字號”,僅占認定的“津門老字號”的26.1%。
改制加債務所累
成活著的“死字號”
目前,天津老字號有的是因為行業整體萎縮,自身難保,如副食品行業、修配行業等;有的因經營管理不善使企業面臨虧損,造成一些歷史悠久、有影響的品牌得不到認定。如稻香村在改制后成立了新公司,歷史債務等問題仍遺留在稻香村,盡管字號仍存,但經營一有收入即被銀行收繳,成為實際上活著的“死字號”。
缺乏創新意識
發展后勁不足
老字號企業普遍缺乏現代意識,企業經營停留在維持生存的基礎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有的老字號經營意識陳舊,不能采用現代經營方式,如連鎖、配送、代理經營等,致使老字號規模擴大受到制約;在企業改制方面,不愿放下架子,過分強調控股地位阻礙了優質資產的流入使老字號企業不能迅速壯大;在產品開發方面缺乏創新,一味強調傳統,不愿引進新的技術和工藝使老字號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傳統工藝占主導地位,造成產品單一,規模不大,市場占有率不高,進而導致老字號市場競爭能力減弱,企業發展后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