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豐富的森林生態、秀美的田園風光,歷史悠久的鄉村小鎮,有著眾多獨具特色的閩北鄉村小鎮吸引著城里人的眼球。武夷山許多農民瞄準這一優勢,干脆放下鋤頭做導游,引領城里人領略田間地頭的山水風光。
3月31日,武夷山市天心村60歲的農民彭長明在自家茶園正領著一批來自新加坡的游客在觀賞美麗春色。他告訴記者,1999年12月,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之前,一家人住在天心永樂禪寺旁,一年收入不過萬余元。自從搬遷到武夷大道旁新址后,他一家不僅繼續經營傳統的武夷巖茶,還適應市場趨勢,為游客當起本土導游,向游客講述天心巖茶村的變遷,結果很受游客歡迎。彭長明講起現在的生活,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一家人收入也比以往翻了幾倍。
武夷山導游隊伍在市旅游局、市導游協會嚴格管理下,近幾年不斷朝健康方向發展,導游員研究武夷歷史,學唱山歌,精通茶藝的技能日漸提高,引領游客的水平也得到提升,經濟收入呈逐年上升之勢。除在主景區外,大安、坑口、赤石、上梅等紅色旅游圣地,也積極打造品牌,當地土生土長的導游帶領游客穿紅軍服、重走紅軍路、傾聽紅軍故事,憶苦思甜,讓游客感受當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大安村支部書記江秀萍還當起兼職導游員,她精通本村歷史,講述的本土故事,繪聲繪色,具有很強的親切感,受到許多來大安村參觀游覽的游客歡迎。
據悉,目前武夷山2000多名導游員中,有80%是農村戶口,他們十分熟悉當地風土人情,語言也更具鄉土味,特別是具有鄉村特色的衣著打扮更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本土導游成為武夷山各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