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武惠妃其人
石槨的主人,現在被斷定為唐玄宗李隆基的早期寵妃武惠妃。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與唐朝歷史上另兩名女人武則天、楊玉環是什么關系?
昨天,唐貞順皇后敬陵考古發掘的負責人、陜西歷史博物館征集處處長師小群回答了這些問題。
憑哀冊斷定其為敬陵
記者:我們憑什么斷定這就是敬陵?
師小群:《舊唐書》記載,武惠妃死后“葬于敬陵”,《新唐書》更簡略,只有“葬敬陵”三個字。敬陵在何處,本來是歷史之謎。追索石槨的過程中,陜西歷史博物館、考古研究院等部門聯合對龐留唐墓進行搶救性發掘。2009年3月,我們在墓中發現了9塊哀冊的殘塊。最后發掘出的那塊殘片上,帶有相連的“貞順”兩字,其中“貞”字非常完整,“順”字只有上邊部分,但仍能清晰辨認。已發現的“洎、于興、辭決、明”等哀冊殘塊,與史書記載的“貞順皇后哀冊文”的文字正好吻合。再加上文獻記載、墓葬形制等證據,足以說明石槨出土的龐留村唐墓就是埋葬貞順皇后的敬陵。
記者:什么是哀冊?
師小群:哀冊亦作“哀策”,為舊時頌揚皇帝、皇后等生前功德的韻文,多刻寫在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禮后埋于陵中,是確定墓主身份最重要的考古證據之一。
武則天之侄孫女
記者:歷史上武惠妃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小群:武惠妃的父親是恒安王武攸止。武攸止是武則天的遠房侄兒。因此,在輩分上來說,她應該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據史書記載,武攸止早逝,武氏自小養在宮中。李隆基于開元十二年(724)廢正室王皇后,封武氏為惠妃。雖只封為妃,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等同皇后。其母楊氏被封為鄭國夫人,其弟弟武忠為國子祭酒、武信為秘書監。史書記載,武惠妃繼承了武則天的美麗聰慧、善于音律,但其權術卻遠遠不及武則天。
記者:她是怎么死的?
師小群:惠妃想當皇后,并想讓兒子李瑁成為太子。她仿效武則天,勾結宰相李林甫,設計陷害了三位太子。史書記載稱,她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入宮,說宮中有賊,請他們幫忙捉賊。轉而又告訴玄宗,太子等人穿鐵甲進宮,意圖謀反。唐玄宗大怒,廢太子與二王為庶人。不久,又敕三位庶人死。《新唐書》對此有記載:“后李林甫以壽王母愛,希妃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廢死。”太子、二王成為“三庶人”并遇害后,武惠妃在7個月后也死亡。《新唐書·玄宗諸子傳》中也有記載,“歲中惠妃數見庶人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請改葬,且射行刑者瘞之,訖不解”。當年十二月,武惠妃去世。可以說,她是自己嚇死了自己。她死后,唐玄宗追封其為皇后,謚號貞順。
楊玉環接替其“位置”
記者:她和楊玉環什么關系?師小群:她是楊玉環的婆婆。但在她死后一段時間內,楊玉環接替了她的位置,成為了唐玄宗的新一位愛妃。惠妃早年曾為玄宗誕下三位皇兒,先后夭折,李隆基十分感傷。后來她又生下壽王李瑁,怕其夭折,李隆基密命其兄寧王李憲抱養,并由寧王妃元氏親自哺乳。這個兒子在宮廷政治中幸運地活了下來,名為李瑁,封為壽王。開元23年,武惠妃親自給兒子李瑁挑選了年僅17歲的楊玉環為妃。楊玉環和李瑁兩人一起生活了大約5年左右。
記者:楊玉環怎么進宮的?
師小群:武惠妃在38歲時早逝。李隆基當時大約是53歲。《舊唐書》楊貴妃傳載:“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數千無可意者,或奏玄琰女(楊玉環)姿色冠代,宜蒙召見。”但楊玉環已經是壽王李瑁的妃子,李隆基遂接受他人建議,仿高宗舊制(武則天曾為感業寺之尼),讓其穿上道士服,號道真,然后再入宮為妃。《舊唐書》說,楊玉環“既進見,玄宗大悅。不期歲,禮遇如惠妃”。就這樣,兒媳婦取代了婆婆的位置。作為安慰,李隆基賜了另外一個女子給李瑁為妃。
記者:唐玄宗怎能喜歡自己的兒媳婦呢?
師小群:唐朝這類觀念不強。
前面不是還有武則天么。武惠妃通音律,唐玄宗風流多才,兩人在音樂上可以溝通。楊貴妃在音樂舞蹈上也有一定天賦,且與婆婆武惠妃生活多年,帶有一些武惠妃的影子。所以,這可能是唐玄宗最初喜歡楊貴妃的原因之一。我看到一些電視里,直接說武惠妃與楊玉環爭風吃醋,這與歷史不符。她們和唐玄宗的關系,是先后的,不是同時的。
來源: 京華時報 編輯: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