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堅挺樓市調控
各方利益群體博弈升級
盡管“樓市調控終止論”在迅速傳播,但昨日記者多方采訪發現,業內人士對此基本表現出質疑的態度。
某品牌開發商副總經理溫先生認為,這些輿論可能是各地方政府在博弈。“現在中央該引導的也引導了,開發商該降價的也開始準備降價了,怎么會出現調控終止的問題?”溫先生表示。
“現在到了調控需要持續的時候,開發商逐漸開始受到新政的影響,所以現在才出現了這么多希望調控停止的言論。”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
據新華社報道,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3個月后市場反應初現。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漲幅比4月回落0.3個百分點,這也是自去年4月以來首次出現回落。
雖然全國房價整體出現回落現象,但各個城市樓市動向不一。一線城市在樓市調控新政后,降價效果較為明顯,出現“價跌量縮”跡象,一向堅挺的房價開始松動,一度“地王”頻出的土地市場,上半年則連續出現流拍現象。
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數據顯示,6月北京成交23宗土地,僅3宗住宅和含住宅項目用地。當月北京市土地出讓收入33.097億元,比5月縮水近七成。特別是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以來,北京土地溢價率從110.6%下調九成至13.2%,成為2009年來最低點。
新華社有關報道稱,在交易清淡的上半年過后,廣州市定于7月8日出讓的番禺區兩宗地,其中一宗用地只有1家報名,另一宗用地只有2家報名。這種情況近年來鮮見。
“事實上,現在最著急的不是開發商,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保證GDP,而土地財政因為樓市調控而變得不理想,目前地方政府壓力很大。”溫先生認為。
“對于許多因超大規模基建而背上巨額債務的地方政府而言,房價下跌預期可能導致房市成交量劇烈下降,從而影響當地的總體經濟增長,而高度依賴土地的地方財政更可能因為新政而入不敷出。因此,許多地方政府遲遲不肯出臺配合‘國十條’的實施細則,在觀望中等待著這股調控之風風力減弱。”業內人士認為。
中國指數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張化學認為,在今年4月份樓市新政推出之初,就有一些利益集團或其代言人提出反對之聲,不過由于當時開發商或炒房者的日子還十分好過,且抱著本次調控必將像以往的歷次調控一樣半途而廢、不了了之的心理,這種聲音并不明顯。然而,現在這些利益群體已經感受到威脅。
“隨著時間的推進,一方面既得利益者所積累的厚厚的脂肪正在消減,過冬的干糧在逐漸消耗;另一方面卻似乎還看不到調控的尾巴在哪里;同時,開發商或炒房者又不愿意降價出貨,于是來自這些利益集團的地方政府、開發商、炒房者及其代言者終于坐不住了,樓市調控反對之聲的分貝在逐漸加大。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企圖擾亂廣大民眾的視聽,蒙蔽作為樓市裁判的政府部門,最終使樓市調控半途而廢。”張化學認為。
“樓市見底”密集出現
謹防樓市調控“被見底”
作為本輪調控最受期待的“利器”,房地產稅遲遲難“落地”在上周末也再度成為市場炒作熱點。媒體報道稱上海、重慶上報國務院的房地產稅政策暫未獲批,這一消息被解讀為“樓市調控或將松動”。除了房地產稅,在上周末同樣被當成“樓市調控見底”依據的還有央企頻頻拿地,媒體報道稱這是因為國資委授意地產央企下半年加速擴張。
“樓市調控見底” 消息為何此時密集出現?“在調控進入敏感期的時候傳出這樣的消息,不排除開發商炒作的嫌疑,房地產稅最終什么時間出臺要看樓市調控狀況。” 在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看來,房地產稅的出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現在炒作房地產稅“玩完”,不排除是利益集團在作祟。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也表示,“房地產稅獲批與否的討論非常‘無厘頭’,稅收政策的出臺是一個嚴謹的過程,房地產稅出臺同樣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狀況,需要做好房源調查、房屋評估等各項準備工作”。
“如果真是開發商利用調控‘中場休息’階段炒作,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三季度大規模推盤做準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認為,調控已經影響了許多開發商的銷售進度,原定于6、7月開盤的項目也紛紛“看看市場再說”,如果購房者持續觀望,那么開發商依仗著沖擊全年銷售業績的“金九銀十”也就沒什么希望了。“不排除是某些開發商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出現,在大規模推盤和傳統銷售旺季來臨前,炒作政策見底,促使購房者出手。”
而對“房地產稅暫不開征表明樓市調控見底”的說法,劉桓并不贊同。在他看來,樓市調控是一個動態過程,政策打壓的是房地產市場暴漲局面,以便讓整個市場維持穩中有升的狀態。“在緊密調控政策下,房價暴漲局面已經被遏制。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稅作為‘最嚴厲調控手段’,其出臺時間可以暫緩,但暫緩開征并不表示不開征。如果樓市再次出現爆炒局面,房地產稅可以隨時開征。”
“調控終止論”有待商榷
不排除開發商借機炒作
在很多專家看來,調控政策的目標從來就不是讓房價下降,不能以此來衡量宏觀調控是否成功。不過在他們看來,這一輪調控從政策出臺到細節完善,至今才3個月時間,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我不認為房地產調控已經出現什么提前終止的跡象。雖然從上半年的情況看,中國經濟的確出現增速放緩的跡象,但即便是經濟要二次探底,房地產調控政策也不會出現較大變化。政府完全可以以拉動內需、提高出口比例等辦法渡過難關。因此所謂的‘政策監管房地產過嚴、經濟增長將放緩’的說法有待商榷。很可能是開發商借機炒作的‘障眼法’。”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昨日也公開表示,信貸目前仍處于嚴格控制時期,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出現信貸管控放松的情況,增速會一直保持平穩。
在溫先生看來,即便是中國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此次樓市調控的確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即便其他各城市調控都發生松動,作為政治中心的北京也難以松動。
“北京一松動,樓市調控就徹底宣告失敗了”,溫先生認為。
張大偉認為,“泡沫的一個特征,就是大家都覺得房價不會跌只會漲。這次調控如果現在就停止,那么就會這樣”。
他認為,現在反而是宏觀調控政策需要持續的時候,因為目前商品房市場并沒有實際調整,也就是說宏觀調控基本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效果。現在說終止還為時過早。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于已出臺的政策應堅定執行,不能松動,避免市場搖擺。
一位購房者表示,“目前的輿論使人覺得政府對樓市的調控是為了保護國家經濟,但很明顯國家已表態會堅持樓市調控不會半途而廢,打擊炒房行為”。
此外,據新華社調查顯示,本輪樓市調控以來,有相當規模的資金開始流向二、三線城市的樓市,這將成為未來房價上漲的重要推手。因此,盡管二線城市房價仍未到“發燒”地步,但不能忽視投資投機需求增加、房價上漲較快等問題。二線城市對樓市調控不能置身事外。
房地產專家馬光遠指出,當前,應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樓市調控是長期政策,各地要切實落實好中央調控措施,預防和遏制樓市泡沫產生或增大。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