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失信案提高失信成本
應該說,典型失信案件曝光是一項涉及面較廣、開展難度很大的工作。采訪中,記者在省發改委信用管理處處長王鈺的辦公桌上看到了兩份文件。一份是去年以省委、省政府名義下發的《遼寧省全面推動“信用遼寧”建設工作方案》,其中提出,“通過公共媒體加大依法披露失信行為黑名單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促進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損的社會環境”;另一份是今年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制定的《遼寧省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工作規則》,里面規范了典型失信案件曝光的工作程序,并要求省直45個部門按季度報送失信案件。
“首批曝光的5起典型失信案件,就是來自于我省45個省直部門報送的失信案件中。 ”王鈺介紹說。今年第一季度,省信用辦共接收到省直各相關廳局報送的失信案件14件,其中政府類3件、企業類6件、個人類5件。之后,省信用辦會同省法學會組成法律咨詢評估小組,對報送案件進行逐個審查、評議、表決,初定了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名單,報送到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審定,最終確定了曝光失信案件名單。
首批曝光的失信案件,均是經過法院判決和調解結案的,但在判決和調解后拒不執行,其主要特點是具有明顯的主觀故意,社會影響極壞,有一定的典型性。
可以說,對于曝光首批典型失信案件這項工作,相關部門是非常審慎的。有人曾經問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胡建陽,“曝光會不會影響遼寧的形象和對外開放? ”胡建陽這樣回答:“我看不會。恰恰是這些失信單位給我省抹了黑,影響了遼寧的形象,破壞了遼寧的發展環境。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任憑坑蒙拐騙、欺詐失信行為存在、蔓延和橫行,誰還愿意到遼寧來投資、發展?所以我們要下決心解決這一問題。 ”
胡建陽說,目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總體上是好的,但與之不協調的是信用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制假販假、合同違約、偷稅漏稅、逃廢債務等失信行為還不同程度存在。個別地區因為信用環境差,商業銀行甚至多年停止放貸,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影響。曝光典型失信案件,目的就是要對失信主體施以懲戒,提高失信成本,對全社會起到警示作用,使不講信用的地方政府、企業、個人付出應有的代價,同時,也向全社會表明省委、省政府遏制失信鼓勵守信,改善我省信用環境,建設“信用遼寧”的堅定決心。
努力建立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據了解,目前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建立與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對失信行為要給予信息披露、限制市場準入、降低信用等級等行政處罰和經濟制裁,特別嚴重的,要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責任。
省發改委信用管理處處長王鈺向記者介紹說,下一步,我省將拓寬典型失信案件的獲取渠道,采取省直部門報送和社會舉報相結合的方式,對社會舉報的失信案件一并進行受理。
記者采訪了解到,我省在典型失信案件曝光之前,實行了預警機制,相關部門對失信主體予以了警告,促其限期履信踐約,逾期將給予曝光。
王鈺解釋說,這樣做表明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就是為了建立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基于此,我省典型失信案件曝光也是以促守信為主,施懲戒為輔,以利于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為原則來操作的。
今年我省還啟動了誠信示范企業創建工作。將采取基層推薦、初評預選、媒體公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審定程序,評選出今年遼寧省誠信示范企業,并進行表彰。還要從評出的誠信示范企業里再優選出30家企業,推薦參加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四省區誠信示范企業創建活動,由四省區聯合評定100家東北四省區誠信示范企業。對評定的誠信示范企業,省信用辦將會同省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綠色通道”。
通過建立有效的社會獎懲聯動機制,使守信的單位和個人得到鼓勵和獎勵,失信的單位和個人受到應有的制約和制裁,最終形成全社會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