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安南郊北山門口村,國土部門工作人員對23層的“最牛違建”進行走訪調查(7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丁海濤攝
“一幢自建樓一般可以有20個以上的房間出租,按一間房每月三四百元計算,一戶農民年收益可高達七八萬元。”唐家嶺村一董姓房主告訴記者。很多出租房主表示:“建了房,第一年能回本,第二年就賺了,3年不拆遷就大賺。”
這些“違建”為何如此泛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高圣平認為,對違章建筑物,各地方執行標準不統一,參與違章建筑管理和認定的有規劃、城建、城管、轄區基層政府等多部門,大家都有權,結果卻是大家都不管,使原本處于萌芽狀態的違章搭建趁機做大。此外,違建一般涉及本地失地農民和農民工兩大群體,執法不當容易引起社會矛盾,管理部門也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
走出“民建官拆”的治理困境
記者從西安市雁塔區區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了解到最新情況,雁塔區已要求“最牛違建”立即停工,凍結一切資料檔案,分管區長召集國土、建設、城改、規劃及電子城街道辦事處等有關部門,進行全面調查,對它的處置待調查后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