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人口零增長將有利于緩解 資源環境及就業三大壓力
早前天津市人口專家就有預測,到2015年前后,天津市人口將出現峰值,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人口峰值的到來有可能后移。也就是說,到2018年前后,天津市人口才能達到最高峰,之后將會緩慢減少。
針對《報告》,天津市人口專家表示,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控制人口增長已經成為我國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步。然而,在調控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要提高人口的素質:人口數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首先應穩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長率,而后逐漸實現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零增長”。此前與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質的提高納入到首要考慮的政策之中。
“人口零增長”對社會發展都有哪些意義?人口專家介紹,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把人口數量控制在環境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實行計劃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長的根本措施,也是唯一的辦法。我國是人口大國,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不論是森林覆蓋率、煤的儲存量、石油資源等重要資源總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但一到“人均”數量,往往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居后。控制人口增長有利于經濟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在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的今天,控制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將有效緩解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也能降低就業壓力,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促進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發展。
天津市人口現狀
告別13年“負增長” 未來幾年平穩上升
記者從市計生委了解到,近幾年天津市迎來了第四次生育高峰,同時,隨著本市經濟地位的逐漸增強,外來人口不斷涌入,天津市區人口告別了連續13年的負增長,重新回到正增長的行列。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30多年來,天津市少生250多萬人,2009年之前,市內六區已經連續13年實現戶籍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天津市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2001年至2007年,天津市人口出生率始終保持在8%。以下,保持著穩定的低生育水平。
近幾年來,本市育齡婦女一般生育率(指每千名育齡婦女一年內平均生育的嬰兒數)為30%左右。目前,本市育齡婦女人數超過300萬,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三次生育高峰時出生的人口已經進入婚育旺盛期。此外,進入生育年齡的多數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大多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同時,近年來本市流動人口增加明顯,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來,吸引了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在濱海新區,外來常住人口總量占全市外來人口增量的60%左右。
由于以上幾個原因,近幾年本市出生人口明顯增多,人口出生率逐年上升,市內六區已經改變了連續13年“人口負增長”狀況,大多數區已經進入正增長。目前,本市戶籍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以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5%。以內計算,每年將會有10萬新生兒出生。據預測,未來幾年本市常住人口還會平穩上升。
來源:城市快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