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進四川省綿陽市的一個個企業,機聲轟鳴;踏訪綿陽市的一個個工業園區,人來車往,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記者深切地感受到,在綿陽市委、市政府“1+5”產業戰略發展的指引下,綿陽工業正以蓬勃發展之勢重整綿陽工業雄風。
思路:以“1+5”產業發展引領工業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綿陽工業已基本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食品及生物醫藥、冶金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材料及新能源和化工環保為支柱以及軍民融合為主的新興產業快速壯大的發展格局。
為重整綿陽工業雄風,去年以來,綿陽市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這一主題,堅持“一主三化三加強”發展路徑,深入落實“工業為大、工業為重、工業為先”發展理念,提出了舉全市之力,加快工業發展的戰略思想。
為此,綿陽市整合一大批專家、學者和長期從事工業經濟工作的領導、干部等人力資源,按照集中、集聚、集約、集群的發展思路,對現有工業資源進行了認真梳理、整合,提出發展“1+5”產業發展的產業布局路子,即:
——重點依托長虹、九洲等企業,“長虹數字電視開發中心”、“九洲RFID應用全國示范基地”等資源,重點發展it、通訊、信息家電、互聯網和信息內容服務產業鏈,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成主導性產業、戰略性產業;
——重點依托綿陽煙廠、豐谷酒業、雙匯食品等企業,發展食品及生物醫藥產業;
——依托攀長鋼、黃龍破碎、匯通吊掛等企業,重點發展特殊鋼深加工產業鏈、重大裝備制造產業鏈、電子電器機械產業鏈、工具五金產業鏈等,形成冶金機械產業;
——依托華瑞汽車、中國重汽、新華內燃機等企業,推動以整車為龍頭、以發動機自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為配套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以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為發展重點,發展材料及新型能源產業;
——以精細化工產品鏈、無機鹽化工產品鏈、天然氣化工產業等為重點,發展化工環保產業。
“1+5”產業的規劃和制定,將綿陽工業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也為綿陽工業發展找準了道路,將為綿陽重整工業雄風起到巨大的推動效應。市經委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黃志凌 通訊員 陳雯)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