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9日,在天津市腫瘤醫院的一間病房里,護士們陪一位少年度過了一個特殊的“一歲生日”,生日蛋糕上僅有一支蠟燭,象征著“重生”。這名叫做張磊的少年剛剛接受了一項目前世界上肢體腫瘤手術領域中難度最大的手術:“股骨上段腫瘤切除-人工假體置換-骨盆腫瘤切除滅活、回置-胯關節重建術”。手術持續近12個小時,終獲成功。
疾病突襲花季少年,愛心助力獲得治療希望
19歲的大一學生張磊沒有想到,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巨型腫瘤疾病會找上年輕的自己。是選擇截肢還是選擇保全生命?這也許是張磊面臨的最殘酷抉擇。
張磊曾是學校街舞社團的骨干成員,雖然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舞蹈訓練,但天生愛舞、資質非凡的他,很快就成了社團中的佼佼者,跳舞是他課余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個對舞蹈充滿熱忱的愛舞少年,卻于被診斷患上了“原始神經外胚瘤”,醫學上又稱尤文氏肉瘤。
家人帶著張磊來到天津市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經診斷,張磊患的是惡性程度極高的“原始神經外胚瘤”,醫學上又稱尤文氏肉瘤。核磁影像顯示,張磊的腫瘤已經十分巨大,從右側大腿開始一直到臀部,都長滿了腫瘤,并且侵犯到了周圍肌肉組織和髖臼部骨骼。尤文氏肉瘤的最佳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如果不能手術切除,按照腫瘤的生長速度,張磊很可能將在一年之內面臨失去生命的危險。
張磊的父母都是農民,收入本來就不多,先前的治療已經花費不小,接下來的手術更是杯水車薪。張磊所在的學校知道之后,組織學生為張磊捐款,籌集到了足夠的手術費用。但是,讓張磊和父母卻沒有想到,他們正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困難,“保肢還是保命”。
挑戰高難度,愛舞少年保住右腿
據天津市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王國文介紹,一般病人的腫瘤要么只生長在腿上,要么就生長在骨盆,而張磊的腫瘤卻是從腿上一直長到骨盆里,這對手術提出了一個極大地挑戰。
截肢,能很好對腫瘤進行治療,但是無疑這個19歲的孩子的未來將是殘缺的。保肢,一旦腫瘤切除不完整,不僅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而且由于手術的創傷面會非常大,手術中只要稍有不慎碰到動脈,就會造成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整個治療計劃都將前功盡棄。
在征詢張磊父母意見的時候,兩位老人強烈表示希望能夠保住孩子的右腿,他們不希望孩子的下半生在輪椅上度過。
在家屬的一再要求下,王國文主任與骨與軟組織科的專家仔細的進行了術前會診分析,決定盡一切努力保住孩子右腿,完整切除腫瘤。他們針對張磊的病情,制定了一套從手術器械、假體到切除范圍等精細的個體化手術方案。
手術中,王主任先將張磊的右側股骨上段以及周圍被腫瘤侵犯的軟組織完全切除,再用人工假體替代。之后,取出已經長滿腫瘤的右半骨盆,用“煮沸滅活”的方法將骨盆上殘存的腫瘤細胞殺死之后,再重新放回張磊的體內,最后進行人工髖關節重建。整個手術持續了將近12個小時,并最終獲得成功。
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張磊各項生命體癥均正常,已經轉至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一個月后即可下地。據王國文主任介紹,康復后不會影響他將來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據悉,這項手術不僅挑戰了世界級難度,也創下近年來天津市肢體腫瘤的手術難度之最。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特邀通訊員:李運紅、胡顏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