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寧“過”勿“缺”專家提出高危行業“過度防控”理念
針對近年來頻發的化工等高危行業工業危害事件,有關專家建議,既要重新審視重化工業企業布局問題,探索更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思路,同時,也要在管理中進一步強化從嚴管理的理念,寧“過”勿“缺”。
應逐步調整高危企業的不合理布局
一些環境問題專家認為,盡管目前一些高污染企業在布局上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可是由于這些企業規模都非常龐大,要搬遷企業并不現實。但從城市長遠發展和市民安定角度考慮,可以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逐步解決因布局而形成的諸多問題。
一是有計劃地調整城市整體規劃,對居民區進行逐步遷移。有關專家認為,在目前的工業布局不能輕易改變的情況下,逐步將一些居民區有步驟地遷出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選擇,它的成本要比搬遷一個大型企業低得多。比如近年來,吉林市政府結合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在有計劃地將化工區內的居民進行部分遷移,同時,在房地產政策上進行傾斜,鼓勵開發商在化工區以外的土地中進行開發,而對化工區內的房地產開發進行了一系列的限制。
二是以園區化思路構建新的沿江高危企業布局。除了有步驟地進行居民區的搬遷外,一些專家也指出,對于高危行業的產業布局要堅持園區化、集聚式發展的思路,對于舊有的企業布局和新建項目進行合理規劃和調整。
有關專家也認為,走園區化道路對于解決化工等環境污染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采取園區化的方式,將使園區內的化工企業共享污水處理等環保配套設施和其他公共設施,減少環保方面的投放,并可以進行有效的環保監督和控制。
三是分門別類地進行空間布局調整。東北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學院教授陳才認為,在進行沿江高污染企業規劃布局時,要考慮分門別類。對于一些存在著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在布局中,一定要遠離城市,對舊有的不妨搬遷,對新建的一定要建在偏遠的地區最好是山溝里面。在高污染和高危行業的企業布局中,也要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要把企業的布局與城市未來的空間發展結合起來,避免出現本來建在偏遠地段的企業,在未來幾年后又面臨著與城區相融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