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福利如何避免特權化
對于僑香村和深云村項目,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劍昌指出,1999年建設的彩田村被認為是深圳最后一批福利房,深圳市政府表示此后將實行貨幣化分房,然而這一制度卻遲遲未建立起來。“直到現在,深圳尚未建立起住房公積金制度,而是按2003年改革方案發放住房補貼。僑香村和深云村的問題,說明深圳的住房改革走了回頭路。”
中山大學郭巍青教授表示,經適房作為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產品,符合條件的公務員當然可以申請,但絕不應為公務員獨享,這不僅影響了公共政策的公平原則,更有損政府的公信力。
“這次的分房制度一定要透明,僑香村是按經適房項目建設的,現在分配是按照公務員定向分配,所以出現了爭議和矛盾。這個問題的解決要面對社會,要實事求是。”楊劍昌說。
高海燕認為,以保障性住房的標準來衡量,這批住房的“專供對象”中相當一部分人不具備享有的權利,而許多滿足條件的市民被排除在外,顯然有失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
楊劍昌建議,公開兩處住房的全部信息,統一按照經適房的申請條件,并合理定價進行不設限的配售。
“正是由于經適房分配過程中的漏洞,不少市民對保障性住房政策失去了信心。他們會覺得建與不建、建多建少都與自己沒有關系。因此,不管是保障性住房建設還是分配,政府必須要做的是重建公眾信心。”高海燕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