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只會罵,我不埋怨他們。”面對網上的眾議評說,甚至是人身攻擊,他說,“真正看我博客的,真正了解我的人,大多數還是認同我的。”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進任志強辦公所在地華遠企業中心,與任志強面對面,說說房子、老百姓、開發商、政府之間的事兒。
保障房“是政府的事兒”
隨著國家在保障房領域的投入大大提速,今年在北京市,政府就拿出一半的土地用于保障房建設。曾經被認為是低端開發商才會做的保障房項目,如今成為了香餑餑。
而此時,無論是在商品房還是保障房領域,任志強率領的華遠地產都有些失意。
繼剛剛失手北京大望京1號地塊之后,今年7月16日,華遠地產高價競標北京通州和昌平兩宗保障房配建地塊,但因缺少保障房建設資歷,再次未能中標。
“這兩塊地招投標,我們都是最高價,但都沒有中標。因為它標書上有規定,沒有做過保障房的要差很多分,做過保障房的就要加很多分。那么我就在價格上爭取,但結果還是沒有中標。”被擋在保障房市場門外,任志強對痛失這兩塊保障房配建項目深表不滿。他認為,標書上關于資歷條件的設置是錯誤的,政府應該鼓勵更多的開發商進入保障房領域,而不是設置門檻。
2007年,北京市下發一紙“配建令”。根據北京市“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兩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規劃,新建商品房項目入市前必須按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及兩限房,配建平均比例為商品房的15%。
“配建令”一出,就有房地產界人士高調指責政府將自身責任轉嫁到開發商身上。如今,即使已經力圖爭取保障房配建地塊,任志強依然對此頗有異議。
“做保障房,嚴格的說,就是政府去擠壓開發商利潤,獲取自己最高收入。”他對記者總結說,這句話在官員聽來,是絕對的刺耳。而開發商建保障房的真實原因是——“我們就是替你打工代建,是因為你以一個必要條件限制我,我要買這塊地就必須替你打工,(配建)是強壓在開發商頭上,是開發這塊商品房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