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能否再上層樓?
誰都知道給人打工不好受,但真要一咬牙一跺腳,可著勁兒出去自己開公司創業,還真需要勇氣
面對重壓,有些中產者并沒有逃避,而是做出了更主動也更冒險的選擇——創業。今年5月,由智聯招聘等公司聯合發布的《全球雇員指數調研》顯示,有49%的中國白領表示正在計劃自主創業,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4%;在有創業計劃的中國白領中,61%期望能夠在2年內當上老板,26%表示會在3至5年內創業。
由于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中產階層在獲得新信息、接受新理念等方面更具優勢,這無疑會為他們創業成功增加砝碼。
當然,創業也絕非想象中那么簡單。網上有人發帖說:誰都知道給人打工的罪不好受,但真要一咬牙一跺腳,可著勁兒地出去自己開公司創業,還真需要勇氣。此帖一出,立即引起熱議。
對創業者來說,首先要跨過資金這道坎。一旦資金緊張,決策就會畏首畏尾,很多想法難以實施或者不敢實施,好機會也擦肩而過。面對資金門檻,很多有創業念頭的中產停下了步伐,而已經創業的白領也隨時會面臨因周轉資金不足而陷入困境。
王輝是南京大學博士生,也是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去年創辦公司,有一支高素質的研發團隊,均為南京大學在校博士生與碩士生。
說到公司的未來,王輝雖躊躇滿志,但也清楚資金不足是公司發展的最大阻礙:“我現在技術沒問題,就是因為缺資金,生產能力上不去。目前我做的還是公斤級訂單,有過噸級訂單的機會,但是很無奈,我沒那么大的生產能力,眼睜睜地送給別人做了。”王輝坦言,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各級政府和學校能對他這樣的創業群體提供專項資助,或是有正規的融資機構給他提供貸款,總之讓他能“借”到創業資金。
除了資金困難,白領創業的實戰經驗也比較欠缺。有些人在創業時并未考慮清楚自己的優勢、擅長的領域,為了規避資金劣勢,或者放棄自己的專業技能,或者光憑想象、沖動做事,結果一敗涂地。
在某政府部門工作的王東對創業既愛又怕:“大城市里生活壓力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收入不夠用。”王東說,為改變這一窘狀,去年他嘗試著與朋友合伙開了一家餐廳。由于平時還要忙單位的工作,再說自己也不懂經營,所以他只做了投資人。但王東挑選的經理并不勝任這一工作,半年之后,王東的餐館因為顧客過少、管理不善而關門大吉。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認為,能創造大量社會財富、吸納就業的中小民營企業,是中產階層的重要來源,應該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但不少創業企業反映,當前企業納稅和繳費壓力較大,成本不斷攀升;一些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創業壁壘仍然存在,勞動者創業領域受到限制;一些地方行政監管不規范、不透明,多頭收費、亂收費的現象仍有發生,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負擔較重,這些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