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平臺,就多一套人馬,更多人支持我的工作。”10月13日,芳心村支書謝建祥稱,他當時支持成立監事會。
劉均平介紹,芳心村監事會成立后,在其他村推廣時,遭到普遍抵制。
“一個一個地談判。”劉均平說,阻撓者都是村里一把手。在蕉嶺縣,大多數村的支書和主任一肩挑。“根據村民自治制度,我們無法繞開村干部。村主任不同意,就不可能建立”。
劉均平說,有一次他找廣福鎮一個村主任商議。這個村主任聽說要搞個監事會監督他,“噌”地站起來,大嚷道:“我村里的錢,我決定,要跟他們商量?”
“他腦袋里壓根就沒有民主,監督這些概念。”劉均平說,這樣的村官不在少數。
在那些集體收入多或資源處置權力很大的村,比如有征地項目,有山林礦產的村,村務監事會遭到更明顯抵制。
一直到2008年底,全縣只有10個村建立起來。
“村主任并不怕上面的領導。他們也是一方諸侯,現在維穩壓力大,解決信訪維穩問題,都要依靠村主任。而且很多村主任是人大代表,縣里領導也怕他們的選票”。劉均平說。
為了說服村主任,縣紀委組織村干部到芳心村考察。紀委書記盧堯生也親自上陣,“一個村一個村苦口婆心做工作”。
到2009年中,終于有20多個村建起監事會。
盧堯生坦承,推行這項制度,一開始也遭到縣里一些干部的冷言冷語。“我們壓力很大”。
今年6月,廣東省紀委常委姜斌到蕉嶺考察,肯定了村務監事會“具有借鑒意義,值得總結推廣”。
隨后,蕉嶺縣委縣政府發布文件,要求全縣97個行政村全部推廣。
劉均平介紹,到7月底,全縣94個村建立了村務監事會,還有3個“問題村”依舊未建立。
來源:新京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