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無證棉花加工企業的存在,并逃避了有關部門的監管和應繳納的各種稅收,其加工成本比具有棉花加工資格證的合法企業每噸要低300-500元,非法小加工企業在棉花收購和銷售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從而出現了“正規軍”打不過“游擊隊”的現象。
“我們一般不用當地棉花,寧愿選擇新疆棉或進口棉,但至少需要等到12月才能到貨。”上述紡織廠負責人說。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到,取締無照收購、無證加工棉花的行為。要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重點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變相漲價以及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惡性炒作行為。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加工企業負責人對此頗為欣慰,他們認為市場秩序的規范將減少資金投機的空間,有利于價格的穩定。
山東已有棉花商販停止收棉,而今年他們的收購量不足去年的一半。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