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是否曾以傳真函的形式要求各網站撤掉蔡國兆的報道?記者就此致電新華社秘書處核實。新華社秘書處的工作人員明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新華社的每筆函件都有相關記錄,經查實,2009年沒有針對有關“空調”的報道發出過任何函件;并且,傳真上所蓋的“公章”樣式,與真實的新華社公章不符。因此新華社秘書處肯定地表示,那份“花落多家”的“新華社”傳真函“無疑是偽造的”。
“誰的膽子那么大,敢偽造新華社的函件?”對這一“新華社函件造假門”,普通公眾也許尚覺詫異,但在資深網絡公關策劃劉軍(化名)看來,幕后的造假者一望便知。
劉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時介紹說,如今企業可以借助網絡公關的運作來“刪除網上負面信息”,這在行業內部早已不是秘密。
在劉軍看來,雖然網絡公關的活動多少與“灰色”撇不開干系,但公然以“新華社”的名義欺騙網站管理者,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也是頭一次聽說。這讓他不禁慨嘆:“這部分人膽子也太大了,已經越過了底線。”
那么,當一份自稱是“新華社”的刪帖函放在你面前,你選擇從是不從呢?顯然,蔡國兆的報道幾乎在一夜之間退出大眾的視線,說明不少網站已經用行動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資深網管兼著名網友“北風”告訴記者,他在金羊網和網易工作期間,也曾接到大量的“刪帖”要求,但公關公司的他“一概不理”。“遇到網站始終不配合的情況,公關公司的‘刪帖’承諾就無把握實現,這就驅使它們不得不以冒充‘始發單位’的名義造假。”他說,“因為網站與始發媒體在簽署供稿協議時,一般會承諾無條件地刪除其指定信息。因此始發網站的刪稿要求,轉載網站一般是會配合的。”造假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一切不想看到的信息都可以消失
據劉軍和知名博主“邊民”介紹,受企業委托,幫企業在網上“清理負面信息”,目前已成為不少網絡公關公司的“常規業務”。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調查時也發現,許多網絡公關服務提供商都將“監測和消隱企業的網絡負面信息”作為其危機公關服務的一部分,承諾會以專業的技術與服務,“將負面信息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一家名為“負負得正”的網絡公關公司,對其核心業務——“刪貼”表述得更加直白。該公司在主頁上聲稱,將為客戶提供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保證“一切不想看到的信息都可以消失在您眼前”。
而從手段上看,“公關”、“人力”和“技術”是其三種最主要的武器。
以“消隱負面信息”為例,“負負得正”公司就在其主頁上介紹了一整套操作流程與手段:首先,以博客群建、BBS群發等方式,短時間內發布大量的正面信息,來稀釋負面信息;然后,直接找到網站要求“除根”;還會采用搜索引擎優化技術,優化企業的正面信息,把涉及負面的文章擠壓到比較靠后的位置,最終達到公關的目的。
“刪除信息”、“屏蔽信息”和“改變搜索結果”,就是多數網絡公關的基礎常規業務,而這些動作除非靠非法入侵網站服務器,否則必須通過網站管理者才能實現。因此,網絡公關在接受委托后就必須首先“公關”網站,達成目的。
天涯論壇總編輯胡彬和凱迪網絡總編輯“牧沐”都向中國青年記者表示,正規的網站一般都會規定,不得理睬網絡公關公司的“刪貼”要求。至于改頭換面、披著合法外衣而來的種種交涉,網站管理者基本也都會辨別真偽,謹慎處理。
盡管如此,“刪帖”的要求依然被源源不斷地送到網絡編輯們手中。“牧沐”透露,今年11月11日,有一家網絡公關公司甚至公然將自己有能力從百度貼吧、天涯社區等地“刪帖”的廣告,發到了凱迪的互動社區上,“還留下了QQ號、手機號等多種聯系方式,可見有多猖獗”。
對于這類網絡公司究竟如何運作“刪帖”,胡彬和“牧沐”兩位總編心里都“門兒清”。他們指出,網絡公關并無“神通”,不過是多數躲在暗處,或是冒充“受害”的當事單位或當事人與網站聯系,指稱網站登載的信息屬“誹謗謠言”,要求刪除;或是直接與在線編輯聯系,以刪一帖多少錢為誘餌,試圖“收買”值班編輯;權勢大一點的公關,可能會直接找有執法權的行政部門,指令網站“刪帖”;最惡劣的手段是“黑客入侵”,靠技術手段竊取發帖當事人或值班編輯的工作密碼,直接修改或刪除信息。
除了被動應戰,企業也可能委托網絡公關主動出擊。比如公關會雇傭窩幫集結的“網絡水軍”制造假信息、偽民意,來對客戶的信息進行“正面炒作”或貶低客戶的競爭對手。
那么,此類網絡公關公司在全國范圍內究竟有多少?劉軍稱“多如牛毛”。當記者問及具體數字時,他表示“不止上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