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攬儲大戰,銀監會已對多家商業銀行的違規攬儲行為進行了處罰,并明確表示要從源頭上防治違規攬儲行為。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改革以存貸款時點規模為核心的傳統考核方式,建立“風險與約束相稱、激勵與問責平衡、當前與長遠兼顧”的激勵機制。
但專家指出,金融市場的管理僅靠查處、打擊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在存款利率受管制的情況下,銀行難以進行正當的價格競爭,因此各種違規手段才屢禁不止。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作為資金價格,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毫無疑問是優化經濟結構、化解經濟問題的首要一步。央行應在穩妥的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存款利率水平現在仍是鐵板一塊,但其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適當放開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主要意圖不是抑制經濟過熱,而是旨在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性,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靈活調整,對整體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
不過,接近監管機構的某位人士表示,現在不是啟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合適時機。利率市場化不可能在貸款占商業銀行資產主體,商業銀行又在資源配置中占主體的情況下實現,這可能導致銀行體系的財務危機。如果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耗費成本超過萬億的金融改革成果可能毀于一旦。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