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近日宣布年內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以來的首次加息。多數分析人士預測,不排除接下來一段時間,央行還會持續采用加息工具,以平緩流動性過剩、成本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有效控制持續高位的通脹預期。
此次加息后,中國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2.5%提高到2.7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5.56%提高到5.81%。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中國正進入一個加息周期。畢竟中國經濟發展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開始出現向好趨勢,而美國復蘇乏力,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還在釋放大量流動性,內外因素交織,決定了短期內流動性過剩、成本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只增不減。
中國11月份CPI同比漲幅達5.1%,創下兩年多來新高,在其帶動下,1至11月份CPI同比漲幅達3.2%。
本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會議要求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適當的加息對于遏制物價過快上漲、管理資產價格和熱錢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中國仍處于負利率狀態,民眾容易從銀行拿錢去投資,間接推動物價、房價上漲。一旦負利率下降,民眾的投資會趨于理性。
適當的加息可以增加資金的使用成本,影響信貸規模增長,并改變部分投資者對于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預期,國內資產對熱錢的吸引力也會降低,短期跨境資本套利沖動則不會像現在這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