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指示新課改方向
“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高考作文題本身是測試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的語言寫作能力。題目應該有這幾個特點:第一,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人有話可說。第二,題目要給學生發揮的空間,但又要限制,不能太虛。
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崔剛則認為,今年的題目雖然特點鮮明,但有些題目有失偏頗。比如,江蘇《綠色生活》,城里的孩子比農村孩子占便宜,他們接觸的信息、耳濡目染的都是“綠色、低碳生活”。有些題目讓人感覺無從下手、不知從何談起。湖南《早》范圍太廣,想題要花時間,寫作過程中可能會推倒重來。天津《我生活的世界》這個題目是有歧義的,可能是個人生活的世界,也可能是大的生活環境。“在高考有限的時間之內,學生過多的精力用在了內容的構思上,很可能會影響到語言本身,不能很好地達到考查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目的。”
崔剛表示,今年的作文題目總體感覺要比去年好,代表了課程改革的方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既檢驗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又考查學生對社會的關注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文歷來是高考語文科目的重頭戲,教育改革的成果也多多少少能在作文命題中顯露出來。”翟小寧認為,今年全國16個省份實施新課改后的高考。高考作文命題已明確顯示出新課改的方向,新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些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題體現了這個思路,更加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弘揚個性,題目開放性也更強。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