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說:1916年,中國開始有了第一份氣候紀錄。這一年,葉篤正在天津降生。葉篤正的父親曾是清朝末年的一個道臺,這位封建王朝最后的地方官吏娶了三房太太,并生下了十五個子女,葉篤正排行老七。
主持人:葉老,那么接下來,我們想跟您聊聊您小時候的事兒。那么在聊之前,我想請您先看一段錄像,也是有關您的。
葉篤正:這是我弟弟。
方 實:他有個外號,他叫蔫七,他比較不是那么很活潑。我們一塊兒上了中學,上的都是初一,這一年級完了之后,要升,我就升初二,我們倆人一塊升初二。但是他總覺得,他是哥哥,他跟我在一塊兒,也是在一個年級,他覺得好像不光榮。用兩個月的時間,他突擊二年級的功課,然后呢,就報考了初三,報考了初三就考上了。
主持人:沒想到您這個弟弟對你們小時候的事兒,記得這么清楚。您小的時候,跟同齡人不一樣,您在十四歲以前,沒有進過學校,一直是受的私塾教育,那么您的父親為什么會為您選擇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呢?
葉篤正:在我父親沒去世以前,都是給家里頭請老師的,從這點上來看就知道,我們家里頭不是一個很開朗的,就是說比較古板的。他認為的話,比如像《四書》《五經》,像這些老的東西,你要學學。
主持人:是為了中文基礎。
葉篤正:中文基礎。他并不是不讓上學,小學不上。
主持人:應該說私塾和學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我覺得這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學校它是一種集體生活,它是要接觸社會的,您覺得是這樣嗎?
葉篤正:對。
主持人:那么后來,您又進了南開中學。其實這個南開中學,它的名望可能跟當時的校長張伯苓先生,他的治學思想應該說有很大關系的。
葉篤正:張伯苓校長的話,我是非常地佩服他。他的教育思想,拿到現在來,我可以說,也可能我們領導不大愿意聽這話,但是我要說,他的教育思想比我們現在的教育思想高很多很多。
主持人:他高的之處是在哪里?
葉篤正:高的之處在他培養的一個人,是讓你全面,你要接觸社會,你要知道社會發生什么情況了。比如說吧,我當時,我們選了個課,就是社會調查,別的學校都沒有的,他那兒有個社會調查。就是老師帶著你出去,當然帶著你調查的話,就是接觸社會。作為我參加那個地方是去的山東,我還記得很清楚。我們去山東的時候,到了曲阜了,就是這個泰山,泰山的話,正好當時馮玉祥在那兒。老師帶我們去看,去見見馮玉祥。所以,他是讓你知道社會外頭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讓你在家里待著。
主持人:那您出去考察的時候,您眼里的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
葉篤正:我記得,這個印象我很深。我記得有一次,就看到一個。我們要路過省政府旁邊,有一個省政府的兵,一個老人賣東西,他不讓他在那兒賣,不讓賣,給他踢了,我聽了之后,我很氣。我說你不讓他賣,你就讓他走好了,你踢他干什么?結果他也把我帶到省政府去,把我扣起來了。我看到這種情況,自己感覺到社會的人完全兩樣。一個是欺負人的,一個被欺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