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綠色亞運”的實施人看來,“群眾性”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城市環保工作的首要“門檻”?!耙源髿庵卫頌槔覀円酝匾暪I治污控污,隨著亞運環保工作的開展,我們認識到群眾對城市環境治理的需求是多元化、深層次的,比如城市油煙、工地粉塵等。我們大力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今年前7個月,這兩方面的群眾投訴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49.9%和35.3%,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
亞運還促使廣州的環保工作更加講求“合法性”。蘇澤群介紹說,廣州大氣污染治理和水環境整治方案都向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作了專門報告,“以水環境治理為例,不論是方案的制訂還是資金的調撥,人大都進行了充分的審議,30多批廣州市人大代表視察了治理進程,這使得相關治理結果曝曬在陽光下,贏得群眾的高度認可”。
環保治理還必須講求“合理性”。蘇澤群說,環境保護耗資巨大,“花多少錢,花哪里去了,群眾非常關心。亞運環保進程中,我們不僅要控制住各項工程的造價,還要給廣大群眾明確交代;同時,如何充分發掘市場力量、形成多元化投資環保格局,也值得我們不斷探索”。
“環境治理,千難萬難,歸根結底一句話,政府在這一進程中負有巨大責任,理應知錯即改。正是因為我們坦然面對群眾的意見,‘綠色亞運’才能逐步得以實現,藍天白云、碧水清波才能重現羊城。現在,我們再舉行相關座談會、公開會,群眾提的建議和期盼遠多于投訴和批評,這讓我們感到欣慰,”蘇澤群說。
后亞運時代:制度建設保障治污效果“不反彈”
眼下,廣州亞運空氣環境保障即將進入第七階段的工作,主要任務是落實“亞運空氣質量保障總體方案”及配套的污染控制、測報、監管、應急等5個子方案。
蘇澤群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堅決措施,他對亞運期間廣州的空氣質量和水環境抱有充分的信心。
然而,社會輿論并不就此滿足。不少群眾發問,亞運會之后,廣州是否還能留下一個藍天碧水的好環境?
“我相信亞運之后,環境質量不會出現群眾擔心的那種‘反彈’,”蘇澤群說,“后亞運時期,環境福利持續惠及全體市民,這是因為我們以亞運為契機,正在探索為城市環保工作突破機制之‘困’?!?/p>
事實上,作為落實“綠色亞運”承諾的一項突破性舉措,廣州嘗試打破部分環境治理領域“多頭管理”弊端。蘇澤群介紹說,以水環境治理為突破口,廣州市的“治水方略”改變了舊思路,從單獨的水道管理向全水系協調管理轉變,從以往多部門管理、“多龍治水”向成立水務局、綜合水環境整治工作“一龍治水”轉變,不僅推出了治水一攬子方案,還掛牌成立了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作為亞運環保的另一項探索,廣州還嘗試將環保治理行動從“結果透明”向“過程透明”轉變。蘇澤群說,實踐表明,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對環保工作的理解不斷加深、要求不斷提高,僅僅公布環保治理結果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想讓環保工作不落空、不被質疑,打開環保治理之門,讓廣大群眾參與到環保治理進程中,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蘇澤群說:“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廣州的努力和區域聯動,包括廣州在內的珠三角各地,通過亞運環境保障形成的區域、流域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必將繼續促進整個地區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使亞運環境保障惠及珠三角全體人民?!?/p>
來源:新華社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