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濕褲子到空中飛人
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普通觀眾,感受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最精彩的一幕無不首推《白云之帆》。總導演陳維亞也毫不諱言對這臺節目的偏愛,認為這才是廣州亞運會產生的“第一塊金牌”。
馬克·菲舍爾設計的帆屏最高點為80米,表演的最高點為67米。由180名空中“威亞”飛人和1300多名地面人工拉鋼繩人員、技術保障人員,以及帆屏上視頻和音樂完美配合的節目,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和心靈。
這臺節目是由章東新、王亮等新生代編導高手和河南塔溝武校的師生共同完成的。去年9月在河南塔溝武校搭起的排練場上進行第一次排練時,從兩萬多名學員中選拔出來幾十名“精英”,可他們上到60多米的空中僅進行了一次“蹦極”式的“俯沖”,就有一半人尿濕了褲子,可見這種空中表演給演員們帶來的恐懼感有多大。
不僅表演者的壓力大,在設備使用上的壓力也相當大。最初想用機械的方式來拉“威亞”,但在塔溝武校排練時,發現機械一旦在表演過程中突然壞掉,將會造成人員失重失位,甚至可能會造成重大的傷亡事故。經過試驗,最后還是認為人是最可靠的“機器”,用人在下面拉“威亞”,不僅對安全有保障,同時空中表演者和地面拉鋼繩者密切配合本身就形成了原生態的魅力。
在開幕式中,《海洋之舟》這一段節目同樣令人叫絕。這里面的一大亮點同樣來自馬克·菲舍爾,他所設計的一艘能夠進行360度旋轉的船,以明代鄭和下西洋的船為原型,融入了現代表演的元素,充滿著時尚的色彩,在這上面的表演驚心動魄。
這艘船在浙江杭州的一家工廠里實驗和生產,從小樣逐步放大,最終也確定了由人力在下面拉動和搖晃,而帆屏上則是驚濤駭浪,45位雜技演員擔任水手在船上進行各種高難度動作的表演,如同與大海風暴展開搏斗。
開幕式的火炬塔也獨具匠心。設計理念上采用現場組裝的方式,增強觀眾的視覺感。4根火炬塔支柱每條高26米,重為8噸,火炬盆被4根支柱推向空中。4根支柱由工作人員推進場,然后現場進行組裝,負責這項工作的是一些年輕戰士,盡管年輕力壯,但首次實驗時將支柱推進舞臺中央的火炬盆前進行組裝就用了整整10個小時。經過多次演練后,現在已能在短短的十余分鐘內完成推進場和現場組裝。
“水”是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核心元素,整個舞臺設計成能夠進行水秀表演的場所,5000余平方米的表演面積能注入十厘米深的水,在變幻的燈光下,時而充滿夢幻、時而充滿激情,而在運動員入場前僅需50秒鐘就能將臺上的水全部排掉,其中的秘密就在于表演臺底下有一層鋼板的隔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