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國家能源委的成立是2010年中國能源行業的“頭等大事”,不僅因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掛帥”國家能源委主任,更因為其被寄予了諸多的新希望,如體制改革等。然而,一年以來,關于國家能源委的消息比較少,甚至一度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從當初成立的情況看,就意味著國家能源委不會過多參與日常工作的管理?!绷植畯娬f,“所以,國家能源委一年只有數次會議,還是可以理解的。當然,不能否認其在中國能源領域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聦嵣?,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體會議上,溫家寶就提出了加強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大力培育新能源產業等六大工作要求。這一度被外界理解為“新能源產業規劃出臺的重要信號”。
但崔新生卻認為,過去一年,國家能源委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主要體現在對中國能源戰略的規劃和對能源體制改革的靜默上”。
他說,“其實,國家能源委應該發揮高規格的優勢,成為‘改革的先鋒’。而這個改革,不僅是能源產業上的改革,還有市場化改革,對行政壟斷的改革,進而逐步延伸到深層次的體制改革等?!?/p>
事件2:能源安全受威脅
2010年,又一個“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并購之年。2010年4月13日,中石化宣布出價約46.5億美元購買美國康菲石油擁有的加拿大油砂開采商辛克魯德有限公司9.03%的股份。這一度刷新了去年海外油氣并購的最高金額紀錄,且是北美油氣行業最大的一筆并購投資。
同樣是去年4月底,澳大利亞Arrow能源有限公司發布公告,“中石油和殼牌提出的聯合收購提議,已通過了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批。”去年11月,中海油搶攻南美市場,聯手阿根廷合作伙伴,以70.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石油公司(BP)在泛美能源公司持有的60%權益。
然而,與海外并購成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能源安全卻愈發受到威脅。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繼2009年中國的對外原油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警戒值之后,2010年中國的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接近至55%。
“這本身就是悖論。”崔新生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了中國能源戰略的不合理性?!笔聦嵣?,去年年初也曾有聲音認為,“2009年中國進行石油戰略儲備,導致了原油依存度過50%紅線?!辈贿^,這遭到了相關專家的駁斥。
林伯強對于上述質疑也不認同?!昂M獠①徍湍茉窗踩穆撓当容^小?!彼f,“一方面,部分被并購的國外原油產能還在開發或準備之中,尚未計入正式運營的范疇。另一方面,很多被‘三桶油’并購的相關公司輸入到國內的原油或許仍被計算為進口的原油?!钡植畯娡瑫r坦陳,由于相關的數據并不完全明晰,現在更多的細節還是處于“猜測的環節”。
對于降低原油依存度的辦法,林伯強表示,“別無他法。首先是節約化石能源的使用,其次就是加快開發原油替代產品等。”
事件3:“柴油荒”持續蔓延
“油荒”現象在2010年的秋冬之際再次出現,此次“油荒”持續時間更長,范圍更大,影響更甚。與往年不同,更多人開始打破禁忌,將“油荒”的蔓延直指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市場的壟斷。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兩大石化公司對原油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進行了全面的壟斷,汽柴油資源在市場流通過程中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配置,并導致生產與市場銷售環節的脫節,加之部分油企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對柴油進行囤積,導致市場“節奏”的徹底混亂。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執行會長齊放甚至對媒體表述了兩大石化巨頭在市場中的運營路線:“壟斷盈利→國際油價上漲→壟斷利潤減少→減少市場供應(產生油荒)→調高國內油價→壟斷盈利”。
林伯強還指出,需求超過產量,再加上運輸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問題,以及短期內的拉閘限電行為,這都激增了部分地區的柴油荒?!按蚱茐艛嗍且环矫?,但更現實的是,對現行的價格機制和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林伯強認為。
崔新生則告訴記者,“相關企業首先需要樹立企業責任意識,積極做好市場布局工作以緩解區域供給不平衡現象,強化收益相對較低的油庫建設以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其次,國家相關部門也需要進一步強化透明度,比如定期公布庫存信息、進口原油量等信息,這樣才能緩解市場的恐慌和猜測。”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