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紀念建黨90周年,我省以游覽紅色精華,追憶激情歲月為主題紅色旅游系列活動已經啟動。黑龍江省旅游局近日推出6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我省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紅色旅游的良好條件。1908年,哈爾濱中俄工人在太陽島舉行萬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這是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紀念自己的節日。1918年中國工人在哈爾濱建立了全國最早的工會組織。從1918年到1920年組織了4次中東鐵路全路大罷工。在大革命時期,于1927年10月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宣告中共滿洲省臨時委員會成立。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中東鐵路被看作宣傳共產主義和列寧主義的“紅色絲綢之路”。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舉行,參加會議代表通過這條紅色之路前往蘇聯,中共中央通過哈爾濱地方組織在此建立了接待站,負責護送“六大”代表赴蘇。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張太雷、周恩來等都來過黑龍江。
抗日戰爭時期,在“九·一八”事變后,黑龍江打響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有組織成規模的戰役——“江橋抗戰”。我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共11個軍,其中9個軍曾在黑龍江省深山叢林抗擊日本侵略者,涌現出馬占山、趙尚志、李兆麟和趙一曼等著名的抗日英雄以及“八女投江”等英烈事跡。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陸續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各部隊,同東北抗日聯軍合編,組成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4月28日解放了哈爾濱。哈爾濱成為全國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設在雙城堡。以黑龍江省為戰略大后方,在對鞏固東北根據地和解放全東北具有決定意義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戰四平”和遼沈戰役中,黑龍江人民英勇支前,為推進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黨的高級領導人張聞天到合江,佳木斯被譽為“東北小延安”。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戰斗中,涌現出楊子榮等英雄人物。描寫這一時期史實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膾炙人口。描寫土改斗爭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就是以尚志元寶村為背景而創作的。
解放后,人民解放軍10萬復員轉業官兵挺進北大荒,創造出“北大荒精神”;大慶開發建設,涌現出鐵人王進喜和“大慶精神”。這使現代黑龍江歷史貫穿著紅色的主旋律。
這些紅色歷史留下大量的革命遺址與文物,是我省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同時,我省還有冰雪旅游、生態旅游、避暑度假游、民俗旅游、邊境旅游、工農業旅游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可與開發利用這些紅色旅游資源相配套,把我省建成知名的紅色旅游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良好的資源優勢。
自2004年中辦、國辦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以來,我省積極規劃建設、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構建了依托省內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哈爾濱烈士陵園,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園,趙一曼被捕地、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烈士陵園,海林市楊子榮烈士墓及剿匪遺址、寧安市馬駿故居和紀念館),按照“抗聯英雄、林海雪原”、“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的主題定位,形成我省“一個中心區、四個輻射區、六條精品線路、23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點)”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紅色旅游發展布局,并與全省冰雪旅游、生態旅游、養生度假旅游、避暑休閑旅游、民俗旅游、邊境旅游、工農業旅游等有機結合,成為廣大旅游者普遍歡迎的熱點旅游產品。
2004年中辦、國辦印發一期規劃以來,我省的紅色旅游工作得到了全國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的大力支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入了1.3億元人民幣、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配套了6000萬元人民幣,建設并完善了我省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第一批名錄中的9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目前,這9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等工程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同時,省旅游局按照國家A級旅游景區評定標準,指導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提檔升級。6年來,共有7家晉升為3A級旅游景區,2家晉升為4A級旅游景區。6年來,黑龍江省紅色旅游接待游客達1686.1萬人次,年平均增長24.7%。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30億元人民幣,年平均增長10%。紅色旅游直接就業人數約為8000人,間接就業人數約為3.8萬人。全省紅色旅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