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微觀主體
浙江省委黨校教授 陳立旭
近年來,浙江省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更優公共文化發展模式。其實踐表明:首先,當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經濟體制時,不僅文化產業必須圍繞市場機制發揮自身的功能,公益性質的公共文化事業也要圍繞市場機制發揮自身功能。其次,改變過去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創新公共文化發展模式,不是要改變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權益這一根本宗旨,而是要通過引進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微觀主體,以解決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投入不足、經營不善、效益低下、資源浪費等問題。
歷史已經表明,過去那種由政府“大包統攬”的文化事業發展方式,并未有效地實現政府責任,在新的機制下,政府的責任是遵循和利用市場經濟規律來發展公共文化事業。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公共文化事業發展中“統得過死”的問題,而且也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公共文化的管理,從而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職能。
最大限度調動文化發展資源
浙江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 項仲平
浙江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無不得益于浙江文化發展的理念創新。一是文化發展領導方式的創新。浙江構建了黨委政府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調動文化發展的資源,形成文化發展的合力。二是文化發展的體制創新激發了浙江文化發展的內在活力,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從出版領域轉企改制的基本完成,民營影視公司的上市到文化發展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的探索,文化體制的改革順應了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訴求,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浙江文化發展的機制問題、動力問題。三是文化發展方式的創新。浙江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輪驅動,以政府主導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以市場主導發展文化產業,很好地解決了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補血”和“造血”問題,改善和發展了文化民生,更好地推動了文化惠民。
用文化看發展從發展看文化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研究員 汪俊昌
浙江文化建設取得全面快速發展的原因,除了黨委政府各個工作層面不懈的努力之外,更在于文化觀念的自覺和創造方式的更新。浙江不僅把文化從概念上明確為相對于政治、經濟、社會而言的大文化,從內容上包括思想理論、人文精神、倫理道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等方面,而且對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在質與量的統一、多樣性與層次性的統一、普及與提高的統一、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統一等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
浙江的實踐充分表明,文化發展與創新活動具有內在的共生性和互滲性。只有在創新中更加自覺地樹立用文化看發展、從發展看文化的時代眼光,充分尊重文化的本體價值,理性運用文化的多重功能,主動創造文化的現代樣式,浙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能真正成為一項持續而又充滿生機的事業。
來源: 光明日報(記者:葉輝)編輯:孫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