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反腐倡廉藍皮書》詳解反腐走向
科技反腐抵御人情文化侵蝕
據《反腐倡廉藍皮書》介紹,近年來科技反腐在中國廣大地區被應用,成效初顯。未來,科技反腐將成為重要的反腐手段之一。
記者了解到,所謂科技反腐,是信息化建設在反腐倡廉領域的延伸和應用。近年來,不少地區、部門和單位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科技反腐的實踐探索,涵蓋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市場監管、財政收支、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醫藥購銷等諸多領域和關鍵環節。
李秋芳說,依托經濟發展優勢和較高的信息化水平,浙江、上海、天津、深圳、廣州、青島等沿海地區科技反腐起步較早,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李秋芳認為,一些地區開展科技反腐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首先是普遍開展網上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服務,利用政府門戶網站、網上服務平臺和集中辦事大廳,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共服務效能;其次是建立以行政審批為主的電子監察系統,運用科技手段對政府部門的管理、服務職能進行標準化管理和在線監督。通過門戶網站與內部網共建、業務網與監察網對接的方式,形成“開放的公共權力運行系統”,實現信息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共享與互動,縮減主觀因素對信息傳遞的影響,降低因信息壟斷、信息隱瞞、曲解等行為引發的腐敗和低效率。
“第三個表現形式是利用網絡開展政民互動,通過網上舉報投訴、政風行風評議、網絡輿情監控分析等,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和政府信息來源,提高公眾對反腐倡廉建設的參與度。”李秋芳說。
“此外,科技反腐還應用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李秋芳告訴記者,對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使用、公共權力運行等重點領域和土地出讓、政府采購、招投標監管、行政審批等關鍵環節,進行網絡化建設與改造,通過流程再造、制度固化、無縫對接、關鍵控制和全程留痕,實現跨地區、跨部門、全過程監控和動態預警,增強對關鍵部位監督的實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對此,藍皮書進一步分析說,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是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要原因。科技反腐為完善權力配置、規范權力運行、防止權力濫用提供了契機和有效實現方式。同時,科技反腐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權力行使的公開化、透明化和標準化,最大限度地壓縮自由裁量權,筑起抵御人情文化侵蝕的“防火墻”,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從而使制度的剛性約束逐步內化為權力行使者的道德約束,使其“不能為”、“不敢為”、“不愿為”,真正從權力風險中解放出來,起到保護干部的作用。(記者趙麗)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