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助力“三農”快速發展
通化市緊緊圍繞“強基保供給、統籌促發展、增收惠民生、改革增活力”的工作思路,采取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農村改革、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等有力措施,助力“三農”快速發展。
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步伐,糧食產量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創新高。該市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力度,不斷優化農業內部結構,集安益盛非林地栽參、萬通生物產業基地等20個超千萬元重點產業化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形成了以特色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去年,該市糧食產量達到34.2億斤,同比增長10.2%,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950元,同比增長2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加快推進農村改革步伐,農村各業全面協調發展。該市不斷建立健全農村基本經營、金融支撐、土地承包等體系建設,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3.8萬畝。進一步拓寬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參保面積達到201.4萬畝。去年,該市實現畜牧業產值82億元、特產業產值102.2億元、人參產業產值3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29%和42.4%。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該市在開展“農業經濟科技效益年”活動中,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體制創新工作,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去年,完成水毀修復、灌區改造等重點工程52項;農機裝備總動力達到142萬千瓦,綜合作業水平提高到52%;建設商品連鎖經營網點和服務中心1236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15個。
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步伐,縣域經濟實力增強。該市依托縣城和中心城鎮的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縣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經濟實力明顯增強。7個縣(市、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2.4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9.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0.6億元,分別增長15.4%、36.6%和35.3%。
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農村建設成果突出。該市加大對農村安全飲水、電網、道路、沼氣和危舊房的改造力度,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完成116個升級示范村建設項目,151個行政村進入標兵村行列,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1643項,完成投資20.3億元,投入包保幫扶資金5300萬元。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記者 丁陸陽) 實習編輯:孫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