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回應創業板敏感話題
一直以來,證券市場尤其是創業板市場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呼吁改革的聲音此起彼伏。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近日就創業板成立兩年多來的總體情況、直接退市制度配套細節以及未來制度完善重點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樹立民營高科技創新企業新標桿
創業板設立兩年多來,上市公司數量從首批28家增加到目前291家,總市值達到7740億元,廣泛分布于16個行業,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2009年至2011年,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3.57%,平均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12%。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認為,可喜的是,超過九成的創業板公司利潤來源于主營業務;創業板公司累計現金分紅超過62億元。
關于創業板超募問題,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業板募集資金比預計高,募集資金絕大多數都沒有亂用,在扎扎實實做主業,一些公司還利用資本市場圍繞上下游產業延伸進行購并活動。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說,創業板設立以來,在促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創業投資行業的發展以及改善中小企業的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間接作用。
第一,在國家戰略的層面,創業板是服務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目前共有266家“高新技術企業”登陸創業板,占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93.3%。114家公司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37家公司擁有國家863計劃項目,66家公司獲得國家創新基金支持,31家公司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創業板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
第二,在行業和產業層面,通過市場化的篩選機制,已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創業板市場的局面。除新能源汽車之外,創業板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他行業均已覆蓋。
第三,在金融環境的層面,創業板帶動創業投資,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63.2%、即180家獲得了創投機構投資,累計初始投資80.15億元。隨著創業板啟動,創投行業蓬勃發展,創投資金爆發式增長,吸收了大量的社會資本快速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創業企業上市的示范效應,也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和個人的創業熱情。
第四,在社會進步的層面,創業板公司從規范發展中受益,并在社會上起到了標桿作用。創業板公司經營時間短,規模較小,上市之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問題。經過上市,一些公司改變了上市前財務核算不規范問題,通過精細化的財務管理,降低了成本,節省了費用。一些公司改變了過去兩本賬的做法,提高了誠信水平,降低了違規風險。更多的創業板公司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在社會上樹立起標桿,他們在足額繳納社會保險,承擔社會責任,完成各項環保指標,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等方面均較上市之前取得了更多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