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海南飛出的奇跡
就這樣,海航一只腳邁進了“世界500強”。
“由于成立時就處在民航系統外,從運轉的第一天起,就面對更殘酷的市場競爭,因此,與國有同行相比,海航更具有頑強、勇猛等特性。”哈佛大學OPM高層管理人員教材案例《海航集團,民航的改革者》,這樣描述。
“看海航就像看自己的小寶貝,每一個階段都是那么難忘。”2012年2月28日下午,海航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健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說,“我喜歡在大海里游泳。在大海里經過風浪,看到的艱辛和困難,是和在游泳池里不一樣的。”海航經歷了海南、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高潮和低谷,經歷了自身發展過程的風風雨雨,“我們步步如履薄冰,我們沒有恐懼。”
卓越擋不住的宏愿
差點“胎死腹中”,結果絕處縫生;可能被人整合,最終整合了別人;一路奔跑,有驚無險;危機中行走,卻化危為機。
這是海航的幸運抑或必然?人們驚喜或者驚訝。
“天時、地利、人和。”王健說。海航把自己的成功歸功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環境、民航改革進程的推進,尤其是海南大特區提供的創新體制和機制,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人民的支持,海航人念念不忘。
“同樣是這些有利的外部條件和歷史機遇,為什么海航就緊緊抓住了?同等的市場形勢和政策環境下,為什么單單海航取得成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海航發展戰略課題組反問。他們認為:“歸根結底,是海航的‘內功’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們從戰略、管理、資本運作、文化等方面,對海航進行了全面剖析。
“海航的成功說明,小省能辦大企業。”中央黨校教授門洪華對海南日報記者說,海航是大時代的縮影,是大特區的縮影。是啟示,是標桿。
“助力海航不斷飛躍的,是海航宏圖大略的企業愿景。”海南企業戰略管理專家、中國創意研究院副院長趙伯濤,長期關注海航。他對海南日報記者說,“有多大的愿景,就有多大的格局;有多大的志向,就能產生多大的公司和事業。”
2011年,以海南航空榮膺SKYYRAX“五星航空公司”為標志,海航達到了“世界級品牌”的目標;以1000億元的年收入為門檻,海航實現了“世界級企業”的夢想。
今天,海航的恢宏大愿是:世界級卓越企業。
從世界級品牌、世界級企業,到世界級卓越企業。海航一步一步走來,一次一次跨越。
從啟航“大新華”,到一只腳跨進“世界500強”,海航走得驚心動魄,邁得踏踏實實。現在,雄心勃勃的“超級X計劃”,將載著海航在更寬廣高遠的天空書寫精彩。
“按照計劃,2015年,海航收入達6000億元。2020年,海航收入達1萬億元,”王健說,“最終,海航會成為一個有規模、有質量的世界級公司。”
“這決不僅僅是豪言。這基于大勢的把握,這基于自身的使命。”趙伯濤說,如果說當年創業海航更多是激情,那看看它現在1000億的收入、10萬人的就業、140多億的納稅,“19歲的海航,給人太多的想象和可能。”
眼下,歐債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未來不確定。中國經濟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前景可期。海航一邊充滿信心,一邊進行調整;一邊關停并轉了上百家企業,增收節支超20億元,一邊不斷加強管理提升文化。而這一切,就為兩個字:卓越。
“世界級卓越企業和世界級企業,有本質的不同。世界級企業,更多體現在經營規模上。而世界級的卓越企業,包含了有三個標準,一是規模超1萬億;二是企業管理和文化,堪稱企業之典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造福于人類的幸福與世界的和平。”2012年2月23日下午,大霧陰雨多日后的一個艷陽天,在海口國興大道海航大廈一間朝南的辦公室,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對海南日報記者說,“我們有崇高的理想,我們有堅定的信念,我們有很好的發心。如果我們能夠迎接挑戰,我們就能成為百年老店,我們就能走得更遠。”
說這話時,他的機隊在世界各地穿梭,他的機場進出著成千上萬的旅客,他的內部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而他的腳下,則是當年起飛的跑道。在海南,在海口國興大道7號,在他身處的這座基業上,海航集團,從地面到天空,從致力于擺脫地球引力在低空飛行,到在更高的外空翱翔,它已茁壯成長。
利他、慈悲、智慧。誰會無視這樣的發心?
為民族、為人類、為社會。誰會低估這樣的能量?
跟國家走、跟時代走、跟文明走,這樣的步伐還能堵擋得住嗎!
來源:海南日報(記者 鐘業昌 官蕾 楊春虹)編輯:張少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