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隆重開幕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開幕式現場
正在砍斷榪槎的堰工
駐華大使們合力拉動榪槎
2012年4月4日上午,“2012年中國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開幕式在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隆重舉行。
據悉,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包括18名駐華大使在內的來自33個國家的62名駐華使節及夫人,駐華使節代表外交使團團長、孟加拉國駐華大使孟什?法亞茲?艾哈麥德先生致辭,并向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贈送“尋訪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世界人文水利奇觀’—中國都江堰”牌匾。通過邀請百余駐華使節和夫人參與,“巧借使節牌,吟唱地方戲”,面向全球推介都江堰這座震后重生、鳳凰涅槃的美麗城市。同時,全面提升“都江堰清明放水節”的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一條高點定位、精心設計、效果顯著的常態化城市品牌推廣路徑。
據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60多年來經久不衰,至今還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7縣(市、區)1035萬余畝農田的灌溉,都江堰灌區的人口占全省總數的27.5%,糧食總產量占全省的28.3%。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是傳承一千多年的民間習俗。每逢清明,為慶祝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和進入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同時也為了紀念李冰,民間都要舉行盛大的放水慶典儀式,包括官方祭祀和群眾祭祀等。放水節已成為川西民眾最隆重的節日,一年一度,世代相傳,其盛況尤勝春節。2006年,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成都市把辦好“都江堰清明放水節”和推動“清明放水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在充分尊重歷史,凸現非物資文化遺產的存續特色的原則下,吸引灌區群眾廣泛參與,把都江堰清明放水節打造成為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水利文化與民間民俗文化于一體的大眾祭祀朝拜、休閑游樂、商貿活動活躍的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為文化的盛會、旅游的盛會和經貿的盛會,把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優勢。同時利用這一民俗節慶活動擴大都江堰市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一個災后重建的全景式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都江堰。也為推進都江堰清明放水節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進行保護性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據悉,今年“都江堰清明放水節”以“古堰春色,水潤天府”活動為主題。開幕式以水為主線,以放水為核心,以清明為背景,以歷史傳承為價值,以申遺為宗旨,分為樂水、祭水、放水、拜水幾大活動版塊。今年都江堰清明放水節期間,預計接待國內外游客7余萬人,旅游收入達390多萬元。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李渝)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