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設備用久了,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實際上,霍金大概正不得不面對令他無奈的現實。因為身體不適,他未能出席不久前自己的生日慶典。
“霍金‘說話’越來越慢了,在糟糕的日子里,他一分鐘只能說出一個單詞。”霍金的私人助理朱迪絲·凱蘿絲戴爾說,“這可能是由于臉頰肌肉的退化,我們正在尋找辦法改善情況。”
除了iBrain外,英特爾公司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為霍金研發新技術。“我們可以看看‘表情識別’技術是否可行,熟悉霍金的人說,他們還是可以分辨出他的一些表情。”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丁·阿特納說。
對霍金來說,用“表情”來替代臉頰肌肉的溝通手段或許更容易接受。“對新技術,斯蒂芬總是滿懷熱情的,不過說到要替代他當前所用的設備,他的態度就有些不一樣了。”伍德說,“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套設備用久了,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盡管更輕便、發聲更流暢的發聲合成器早就在美國普及,但直到現在,霍金依然在使用上世紀80年代的那一部合成器,并對它情有獨鐘。“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聲音。”霍金曾經這樣說。
每一回有新的通訊專家給霍金展示新技術時,他操作當前系統的速度還會突然變得快起來。“他一定要去證明,自己還有能力使用目前的系統。”布萊克本說。
據伍德透露,今年下半年,霍金希望嘗試英特爾研發的新技術。“但如果情況有變,我會試試飛利浦·婁的系統。”霍金說。
婁希望確保的是,“即使有一天霍金完完全全癱瘓了,也可以讓他僅靠大腦就能與外界溝通”。
高小榕認為,“腦機接口”技術是幫助殘疾人的“最終方向”,比起利用不同殘存能力的各種設備,“腦機接口”可以提供“通用、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小榕想象,在很久以后的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可能會為人類創造一個類似電影《阿凡達》所描述的奇幻世界。“一個人躺在那里,他只要去想,我們就可以將他的想法翻譯出來,去控制另一個實體。”高小榕說。
對這種大膽的溝通手段,許多人目前還持保守態度。高小榕不時會收到市民的來信,表達對這種類似“讀心術”的技術的擔憂,害怕有一天“自己的大腦被控制”。
但在婁看來,“腦機接口”的主要目標還是幫助人們更好地溝通,恐懼大可不必。“與我們不一樣,世界上有很多人失去了與別人溝通的肢體能力,但他們同樣有強烈的渴望,去表達自己。”婁說,“我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害怕溝通。”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