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0日指出,基建工程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既可促進經濟活動,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又可以改善生活環境。而港府近年為吸引年輕人加入建造業做了不少工作。
曾俊華當日以《基建工地不同從前》為題在網上撰文。他指出,香港基建工程開支由2007年至1008年度的205億(港幣,下同),增加至本年度的584億元,下年度料達623億元,未來幾年會增至超過700億元。
不過,他說,在積極推動基建的同時,香港建造業人力面臨挑戰:一是工人技術水平偏低,二是工人年齡偏高。根據最新的數字,香港約30萬建造業工人中,注冊的熟練/半熟練技工不到四成。其中,四成在50歲以上,25歲以下的只有6%。“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情況。”
曾俊華表示,香港正在向知識經濟轉型,即使在基建領域,先進科技的含量也在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必須吸引更多學歷較高的年輕人入行。
他說,港府近年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為了加強培訓和推廣宣傳,2010年撥款1億元,今年再撥款2.2億元。從6月起,建造業培訓計劃的學員,每月有8000元津貼。這些課程很受歡迎,到4月底已吸引1300余人參加,近六成在35歲以下。政府還與承建商合作,通過“先聘用、后培訓”招聘新工人,又為資深工人提供進階培訓。
曾俊華還提及,香港建造業文化正在改變。他日前視察了中環灣仔繞道工程的地盤,發現與舊概念中的工地有很大的分別,雖然都離不開飛揚的塵土,但多了不少為工人設置的福利設施。
來源:人民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