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掌聲
新世紀到來的時候,研究生院提出了創建國際知名、亞洲一流學院的目標。為了適應學院的發展需要,楊佳決心繼續深造,再讀書,而且去世界最好的大學,去學最新的專業!
2000年,已失明八年的楊佳報考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準備攻讀公共管理碩士。
楊佳從容不迫,憑借熟練的英語、敏捷的才思和豐厚的知識貯備,對答如流,完美發揮。當考官聽完楊佳回答的最后一個問題,滿意地笑了,笑得像北京的春天。
在肯尼迪學院最后審定錄取名單時,龐大而嚴格的錄取委員會,要重點聽取面試考官對楊佳情況的匯報,因為這個考生太特殊了!
面試考官認為全面介紹毫無必要,她語氣堅定得不容置疑:“這位中國考生優秀得讓哈佛除了錄取別無選擇!”
5月,楊佳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北美洲7月的陽光擁抱了這位風塵仆仆的東方學子。
肯尼迪學院二樓的教室里,楊佳總是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
哈佛大學這座培養出八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學府,授課從不照本宣科,學生全憑筆記。楊佳用學校專為她提供的特殊鍵盤不停地打字。一堂課下來,她的筆記已是一篇完整的講義。她每天學習到凌晨,不僅完成了所有的學習任務,還多學了三門課程。
領導藝術是肯尼迪學院的權威課程,講的多是美國總統的領導藝術。這讓楊佳心里暗暗不平,卓越的領導人西方有中國也有!于是,楊佳開始撰寫自己的論文:《論鄧小平的領導藝術》。
導師為楊佳的論文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
畢業典禮是學校的節日。院長約瑟夫·奈親自為楊佳頒發畢業證書。全場的目光聚焦過來,院長的聲音洪亮又充滿磁性:“祝賀你,中國的楊佳,哈佛的楊佳,我們的楊佳!”
哈佛歸來,中科院研究生院支持楊佳開設《經濟全球化》、《溝通藝術》等新課,并把她所授課程評為“優秀課程”,又把她從優秀教師再評為杰出貢獻教師,并授予她中科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在任奧運會專家顧問期間,她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制定了“NP3S”專業服務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她還擔任《科技助殘全球化與標準化》科研項目負責人,并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一位盲人女性。
2008年楊佳第一次參加兩會,就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邀請,用英語直播為期兩周的“楊佳日記”,把自己兩會間的獨特感受傳播到全世界。北京奧運會期間,她再次主持“楊佳日記”專欄,有聲有色地推介奧運、介紹北京。
向世界證明
2008年10月下旬,楊佳隨全國政協視察團去上海視察,一份急電中斷了她的行程,要她立刻趕赴紐約競選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是監督、審察《殘疾人權利公約》執行情況的機構。按照公約規定,委員會要由12名專家組成。目前已有23名候選人,要由當時的41個締約國投票選出,競爭相當激烈。
11月3日投票開始。聯合國總部功能齊全的會議廳里座無虛席,副秘書長親臨會場。41個締約國都派出高級代表,23個候選人所在國更是派出大使和大使級的官員。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劉振民坐在楊佳前面,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剛剛接任安理會輪值主席的張業遂大使也專門趕來。
大會第一項議程是23個候選人所在國分別介紹自己選派的候選人。劉振民代表中國政府介紹楊佳:“聯合國早在2000年開始研究制定保障殘疾人權利的文件時,楊佳就已參與其中,她是這一公約誕生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投票結果,楊佳在第一輪就高票勝出!
坐在前排的張業遂大使抑制不住激動,握住楊佳的手:“祝賀你,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
2009年2月,委員會首次會議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召開。主要議程是選舉產生主席團。
楊佳發現候選人中唯獨沒有亞洲的代表,這無疑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歧視,對未來的履約也極為不利。
在聽到幾位委員自薦的發言后,楊佳舉牌要求發言:“我們委員會是全球殘疾人維權的監督機構,當今世界哪個洲殘疾人最多?亞洲!哪個國家殘疾人最多?中國!因此,這里理所當然的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區域,這里工作優劣決定著我們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全球工作的成敗……”
楊佳的一席發言引起強烈共鳴,作為亞洲代表,她被提名為候選人,并當選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在2010年選舉時又獲連任,成為4名官員中唯一的連任者。
北京,楊佳的家里。
新聞聯播正播送青海玉樹地震消息,又一批健全人在一瞬間進入殘疾人的行列,楊佳心急如焚。
在她的請求下,兩天后,全世界看到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為中國青海玉樹地震發表的近千字的深情而感人的聲明:“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與蒙受地震災害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同甘苦共命運,謹此向災區表達深切的同情與關切,委員會感謝中國政府在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所作的種種努力……”
沉甸甸的殊榮
2011年是楊佳相當繁忙的一年。
她兩度赴美,三赴日內瓦,還去了一次韓國。
3月10日,楊佳收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賀信,祝賀她獲得該院校友成就獎的提名。
校友成就獎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1997年設立的,“旨在表彰在某領域作出重要貢獻、成就、創新及履行社會責任,從而使人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杰出校友”。目前包括楊佳在內的120名校友被提名候選,他們個個都是遍布全球的精英,被提名就是一種榮耀!
在過去的14年間,僅有18人獲得此項獎勵,而且寧缺毋濫,14年中有4年空缺。在獲獎的18人中15位是美國人,他們有副國務卿、美聯儲主席、州長等,多為政府高官。中國大陸尚無一人獲得此獎。
由院領導、教師、畢業校友和在校同學組成評委會經過層層選拔、多輪淘汰,楊佳在120名獲得提名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校友成就獎2011年度唯一的得主,同時也成為中國大陸獲此殊榮的第一人,成為全世界獲此獎勵的第十九人。
5月14日上午,頒獎儀式在肯尼迪學院著名的肯尼迪報告廳舉行。楊佳深深地吸一口從查爾斯河岸飄來的久違的花香,走進這闊別十年的大廳。
這十年,她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講臺走上了聯合國的講臺。
這十年,她從中國走向世界,路漫漫困難重重。
這十年,每一天都是對黑暗的一次果敢的穿越,每一步都是在既無光亮也無盡頭的隧道里一往無前的跋涉。
評委會的評語是:“作為一位杰出的殘障女性代表,楊佳長期從事保障殘疾人人權和利益的工作,不只是在中國,而是在世界范圍內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她29歲失明后,成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教授,她是中國政協委員,并在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擔任領導職務,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為推動北京300多個殘疾人家園的發展,為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為搭建全球殘疾人服務性網絡平臺均做出了出色的貢獻。”
手捧獎狀的楊佳有些激動,在掌聲稍微平靜時即興感言:“親愛的老師、校友們,親愛的哈佛肯尼迪學院,時光過得好快,記得十年前,我就是坐在這里參加新生入學第一天的培訓,一位老師對我們說,學校對你們充滿信心,甚至超越了你們對自己的信心!這話讓我溫馨至今。”
掌聲打斷了楊佳的話,她平靜一下自己:“請讓我借用惠特曼著名的詩篇《大路之歌》來同大家一起分享我此刻的感受:
我輕松愉快地走上大路,
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