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2011年,偵破食品安全類犯罪案件5200余起,抓獲涉案人員7000余人,286人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緩?!边@一食品安全整治的“戰績”公布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人們在對“整治風暴”拍手稱快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食品安全問題多發頻發的擔憂,對保衛餐桌更加強烈的期待。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深刻道出了食品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讓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對老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
食品安全問題為何多發
近些年,各種食品安全違法信息不絕于耳。每到此刻,人們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會突然出現這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
許多國家的發展歷程表明,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與其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轉型時期,也處于從保障食品供應轉向保障食品安全的進程中。這個階段,食品安全問題往往多發易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食品產業小、散、亂突出。我國是食品生產消費大國,食品生產經營者有1000多萬戶。但產業素質總體較低,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作坊式小企業,還有2億多農產品種植養殖戶。如生豬養殖,美國養豬戶數為7萬,而我國有6700萬。生產經營者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不僅自身安全管理意識和能力較弱,也給監管帶來很大困難。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與其他行業相比,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據統計,我國從事農產品生產的3.4億人中,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者約占40%;食品工業和餐飲行業1600萬從業人員中,85%以上是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進城務工人員。從業人員缺乏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加大了違法違規的概率。
違法犯罪成本過低?!胺ú蛔阄贰?,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如對不法企業的經濟處罰,2011年以前上限為“貨值金額十倍以下”或“十萬元以下”罰款。2010年查處一起案件時,違法企業總經理叫囂:“最多判我三年就出來了?!蓖炅硪黄稹案C案”中,有超過20%的涉案人員屬于再犯。
監管存在薄弱環節。與食品安全嚴峻形勢相比,監管執法存在“短板”。如多頭管理體制,容易產生“人人都管事、事事無人管”的監管盲區。監管人手不夠,執法裝備匱乏,“眼觀目測”難以發現安全隱患。安全標準、檢驗檢測、風險監測等技術體系還不完善,很難實現事前防范、科學管理。另外,有的執法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
百姓心聲
●“食”字下面是“良”字,人無良心不為食,食品生產必須是個良心活。
●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天良喪盡,國家應該實行嚴刑峻法,使其傾家蕩產,真正讓不法分子不敢犯法、犯不起法。
●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最重要。一旦責任感缺失,你生產的“毒豆芽”害了他人,他推銷的“地溝油”也有可能傷到你,就會導致害人害己的“惡性循環”。
●只有嚴格監管好企業的“出口”,老百姓才能放心地“入口”。
●監管部門不僅要“主動作為”,更要“科學作為”,改進協調機制,提升技術手段,與時俱進地完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食品安全現狀到底怎樣
2012年年初,有兩組數據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組是調查數據:有80.4%的人對食品沒有“安全感”;一組是檢測數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我國食品檢測合格率超過90%。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不理解,也心存疑惑: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到底怎么看?事實上,這看似矛盾的兩個數據,恰恰反映了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總體穩定向好,問題不可忽視。
近年來,我國為促進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2009年專門頒布《食品安全法》,2010年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2011年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開展專項整治,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實行產業整頓振興計劃,初步構建了市場準入許可、新品種安全評估、出廠強制檢驗、日常抽檢、風險監測等制度。
經過不懈努力,目前我國食品總體上是有安全保障的。2011年,農產品和糧食檢測合格率近99%,加工類食品為95%。雖然一年查處案件的絕對量確實不小,但與目前全國13億人日消費40億斤食品的量相比,應該說屬于局部性問題。這些統計數據,客觀反映了食品安全現狀的“全貌”。
既然這樣,為什么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主觀感受與之差距甚遠呢?這與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強烈關注有關。食品畢竟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人類健康生存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食品。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自然勝過對一般商品質量的關注。因此,媒體上每曝光一個食品安全問題,都會引起軒然大波,人們都會感到不安和不滿。如果一段時間連續出現幾次這樣的問題,就會給人們造成“沒有食品信得過”的感受。
另外,正確判斷我國食品安全現狀,還可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認識。
從縱向看,安全問題是食品產業“成長中的煩惱”。改革開放前,食品種類單一、供應短缺,維護其質量安全相對容易。今天,食品種類已有28個大類、525個分類,具體品種不可勝數,消費量更是大大增加。如2011年全國肉類消費量比1980年增長了7倍,鮮奶人均消費量增長近30倍。但是相對于數量的擴張,安全保障未能及時跟上。
從橫向看,任何國家在食品安全方面都不存在“零風險”。毋庸諱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食品安全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不過,發達國家也大都經歷了由亂到治的較長過程。但即便如此,今天也不可能完全杜絕此類事件。如2011年,歐美國家就曾出現了“抗生素超標豬肉”、“沙門氏菌雞蛋”等??梢?,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絕不是“個案”,類似問題在其他國家也曾出現。
總之,對食品安全現狀要全面、辯證地分析。既要看到問題不少,也要看到總體穩定可控;既要對問題零容忍,也要對舉措有信心。穩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任務十分艱巨,需要標本兼治、統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