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細化標準
針對貨幣化改革的理念和其推行過程中所出現的許多舉措,一些專家并不那么看好。有人認為中央早在2004年就出臺了關于配備公務用車標準的規定,而現在的許多公務專車從一開始就是不應該存在的。而針對實行貨幣化改革是否真的能減少財政支出,王錫鋅持悲觀態度。
“以前配備公車的主要還是上層的領導,而現在補貼要發到每個公務員手里,是否真的能節省支出還有待觀察。”王錫鋅說。
王錫鋅認為要根本解決公車問題,必須要按照既定的標準,裁減超編使用的公車。“無論是官員專車配備還是單位公車配備,都有現成的標準可循,嚴格按照標準砍掉違法違規用車,才可能進行下一步的改革,地方探索性的改革,也應從清理違法開始。”王錫鋅說。
在近期的一次公車拍賣中,河南省中牟縣43輛超編公車拍賣了39萬多元,被稱為“公車賣出廢鐵價”也讓人質疑公車改革中的一些舉措不夠規范和透明。
出臺《條例》為現有制度立法規范,相較于之前的確是一個階段性的進步,然而《條例》里面尚未能就一些規定給出充分的說明。
“豪華的標準是什么?怎樣算是超標違法?目前還沒有細則。但必須要有個數字的可以量化的東西來衡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道。
加強監管是根本
公車改革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了,如果即將出臺的改革方案仍然無法提出具體的監管措施和監督方案,那么改革最后不過是淪為之前失敗案例的又一次重演。
“整個公務用車運行機制都必須在陽光下進行。要有明文規定,算好每一筆賬:哪些可以報銷,哪些不可以;還有拍賣的對象都是哪些人,資金流向哪里必須清清楚楚。”林喆對記者說。
從之前這么多次的試點改革來看,很多地方的改革改到最后,“錢照拿,車照坐,補貼變成了變相的福利。”這是中國許多地方推行貨幣化改革的死結所在,也是王錫鋅等專家以及社會民眾所擔心會出現的情況。
在推行公車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嚴格的監管機制的建立,面對在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要讓公眾監督和媒體的輿論監督參與進來。
“不管何種改革都必須要有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公共財政監督”,竹立家說。
要想真正達到改革的目標,最大限度地削減公車,在王錫鋅看來,推進公車使用的完全社會化,構建嚴格規范管理范式,依照標準行事才是改革的正確道路。
在現在的中國,貨幣化的公車改革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應該說是較為現實的,雖然也遭遇了許多的質疑和失敗,然而不論是哪一種形式,都絕對離不開嚴格的規范管理:首先如王錫鋅所說,要按照既有的標準明確哪些領導才有配專車的權利;其次要對配備的公車進行嚴格管理,維修費、油費等必須公開,可以對公車的使用進行實時實地監控;第三是外出公務的交通費必須執行嚴格的實報實銷制度。
更多的學者表示,公車改革必須要有民眾的參與,參考學界、業界和普通民眾為政府提供的管理決策依據,從整體上推動嚴格規范管理。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