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職文勝
偌大一座江城,竟然沒有處理下水道垃圾的場所。這是記者昨日從全市疏撈工人慰問、座談會上獲悉的情況。
所謂下水道垃圾是指從下水道內、排水渠中、化糞池內打撈起來的各種雜物、淤泥、污物等垃圾。這些“水垃圾”是堵塞下水道的禍首。疏撈工人每天都要與其作戰,從城市的“血管”中將其清除出來。
這是一堆特殊的垃圾,大都隱身在居民區的小街小巷中,打撈時間受限制。打撈出來的垃圾含水量特別大,超過50%,運輸困難,容易漏灑,普通的城市垃圾處理場拒絕接收。
據粗略統計,一年從下水道內打撈起來的垃圾約5萬立方米。而全市卻無一處專門的消納場所,對其進行合理、無害化的處置。
“水垃圾”在露天堆放時,既占用大量土地,還給土壤、植被、水源帶來極大危害,極易造成二次污染。
無奈之下,各區排水隊“八仙過海”想辦法消納“水垃圾”,有的租地曬垃圾,將“水垃圾”堆放起來,自然曬干后再集中外運處理。
硚口區排水隊每天可撈出10余立方米的“水垃圾”,這些垃圾要用小貨車運至20公里外的“城中村”租地內晾曬。武昌區的“水垃圾”一天有20多立方米,租的垃圾場在白沙洲,約2000平方米,最遠的運輸路程超過30公里。“運輸成本越來越高,場地租金也越來越貴,隨著城中村的改造,城區內已經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場地”。
“運輸車一天只能跑一次,疏撈能力大打折扣”,江岸疏撈隊隊長高和平說,由于租的場地太遠,許多社區只能一天撈一截,撈多了沒辦法運出去。
據介紹,下水道垃圾無處去的現象在全國都存在。上海、成都等城市也正在著手建立專業的消納場。
來源:長江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