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溫暖驅寒冷,真愛挽真心;同在藍天下都是一家人;同是一顆心,同是一條根;幸福伴祥和都是一家人。”近年來,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紅旗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休戚與共、攜手相助,手足之情感人至深,民族團結之樹常青。春種秋收,在這片土地上,關于民族團結的種植也開始開花結果,上演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一家人”。
紅旗農場位于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境內,地處阿圖什市以東20公里,布谷孜河下游沖擊平原。東徑76°21″,北緯39°42″,海拔在1200米—1700米之間。農場總人口3678人,少數占到總人口的93%,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農場。就是在這片廣袤的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傳誦著一個個民族團結的佳話。
海麗姑和他的漢族職工
在紅旗農場有著這樣一位副指導員,她樂于助人,急人所急,始終把民族團結放在首位,用她實際的行動詮釋著民族團結。她就是海麗姑,紅旗農場二連副指導員。在連隊工作中她始終牢記民族團結是首要任務,像一粒種子一樣把她埋在了心底,并且用實際行動讓在那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紅旗農場二連市該場漢族人口最多的一個連隊,到二連工作的她,深知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她都時刻牢把她放在首位。
作為連隊的副指導員,她結合連隊的實際情況,采取專題學習,召開座談會,印發學習材料等方式,有計劃,有組織堅持不懈地在廣大干部職工中開展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問題等學習活動,引導干部職工進一步認清了民族分裂主義的本質和危害,使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全面正確的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同時她還經常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各種民族團結事跡報告會,民族團結知識競賽,通過開展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各族干部職工在寓教于樂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的民族團結教育。
海麗姑始終把民族團結放在心坎上,時刻把民族團結落實到行動上,努力辦好關系各族干部職工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無論是對少數民族干部還是漢族干部他都一視同仁,在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相互關心,對干部職工遇到的實際困難他都熱心給予解決,積極促進單位民族團結。
當得知潘岷媳婦得了重病后她及時號召連隊職工為其捐款。當得知翟海波、王書運等職工戶因家庭困難,種地、看病、蓋房子等缺少資金,她手頭沒錢就托人或自己到銀行作擔保貸的款,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現在有的已經成為富裕戶,有的度過了難關,發展了生產。如今走進連隊,職工們都豎起大拇指夸她是個好書記。
她憑著對民族團結正義事業的執著追求,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熱愛群眾事業,關心干部職工的疾苦,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群眾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胸懷大局,不計個人得失,在廣大干部心中樹立了一位擁護民族團結的好形象。
孟德成和他的少數民族學生
在紅旗農場同樣也有著這樣一位教師,他叫孟德成。
孟德成2008年大學畢業后,選擇來到祖國西部邊陲小城—新疆喀什,最終成為紅旗農場中心學校的一位特崗教師。
當他來到農三師紅旗農場時,看到農場的面貌,心里落差很大,這里的一切和他想象的相差甚遠。生活條件太落簡陋,幾乎沒有什么基礎設施,沒有菜市場,沒有娛樂場所,沒有洗澡的地方,一切都顯得那么古老!和他一起來的幾位特崗教師都含著淚回了老家,只有他一人堅持留了下來。并且一呆就是2年。他無怨無悔。
來到這樣艱苦的地方,落差反而沒有給他帶來困難,卻成為了他的動力。
在紅旗農場中學,有86名教師,沒來之前沒有一位漢族男老師,他的到來或許就是一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