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鍋賣鐵都要送孩子出國
高昂的費用,并沒有讓中國家庭望而卻步。相反,留學已不再是資產千萬元級以上家庭的專利,留學家庭正在從富人向較為富裕的家庭甚至一般工薪家庭發展。不少家庭傾盡全力,甚至負債都要送孩子出國。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國內,如果上不了名校,在就業市場上基本沒有什么競爭力,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劉教授今年80多歲,是上海一所高校的教授,目前他最頭痛的事,是猶豫要不要用多年的積蓄送孫女出國。孫女在上海一所重點高中讀書,曾參加過一個暑期海外交流項目,一心想去美國讀本科,托福成績也考得不錯。但兒子和兒媳婦是普通工人,支付托福和SAT的考試費已經捉襟見肘。“她成績很好,英語也不錯,我不想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讓她接受不了好的教育。”他發愁的是,自己的積蓄也只勉強夠孫女前兩年的花銷。
“主席”是北京一個家長論壇的“留學指導”版版主,每天,他都要在網上跟其他家長交流,回答他們的問題。他覺得,給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不應超過家庭資產的三分之一。
論壇上,常會有家長糾結于該不該為孩子進行如此巨大的投資。曾有一個家長因孩子想出國,家里負擔不起,發帖稱“孩子,對不起,如果媽媽有很多錢就好了”。帖子下面,許多家長紛紛留言表達同感,有家長稱“只要通過正規渠道考上正規的學校,砸鍋賣鐵也送他們去”,有的家長回復道,“有些家庭可能砸鍋賣鐵錢都不夠啊……”
今年8月,“主席”即將送兒子赴加拿大讀高中,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約兩三萬加元。作出這個決定之前,他有過權衡,考慮到讀北京四中的出國班,三年下來也要四五十萬元人民幣,不如讓兒子早點接觸國外的環境。兒子小時候在國外讀過三年小學,回來后感覺在國內的初中待不下去,覺得學校老師的素質太差,英語老師的水平還不如自己。
“做家長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且對孩子的教育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就像三四歲時沒補鈣,可能長大了再補就永遠也來不及了。”他說。
另一些去不起美國的家庭,選擇退而求其次,讓子女赴歐洲、澳大利亞等地留學。
據德國亞琛應用科技大學預科項目北京信息咨詢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申請該項目的中國學生逐年增多,不少都是因為負擔不起美國高校高昂的學費,轉投德國留學的。因為有政府補貼,在德國讀本科不需要學費,因此,只用負擔第一年的預科學費,加上住宿、保險費在內只要1.6萬歐元,說不定還能申請到四五千歐元的獎學金。
香港高校是不得不參加高考的學生的又一選擇,在內地的招生行情年年上漲。今年,21名高考省市狀元被香港大學錄取,香港科技大學在北京錄取的41名學生的高考平均分達660分,超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提檔線。今年年初,澳大利亞的悉尼大學也宣布中國學生可用高考成績申請。
家境平平的上海女孩林宇菡(化名)不愿屈從,她選擇貸款去美國讀一所著名大學的商學院。“我會努力,也相信投入產出比,而且在美國,貸款讀書不是件稀奇事。”(記者陳竹 實習生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