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財政部門將持續加大投入,重點支持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三大醫改重點領域,確保“十二五”期間醫改投入力度和強度高于2009年至2011年醫改投入。
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醫改啟動實施三年來,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1516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累計支出4506億元。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占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3.83個百分點。
提高醫保質量 “十二五”末新農合等人均補助標準提至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對于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支持各項醫保制度由“擴大范圍”轉向“提升質量”。
一是進一步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在今年各級財政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240元基礎上,到“十二五”期末將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二是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對醫療行為的激勵約束作用。
三是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統籌發揮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利用基本醫保基金購買大病商業健康保險或建立補充保險等多種保障方式的作用,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實減輕重特大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今年起建立對地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經常性補助機制
對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謝旭人提出,一方面是支持深化基層綜合改革,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建立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渠道補償機制,從今年開始,中央財政將建立對地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經常性補助機制,同時各地要認真落實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政策,多渠道籌集化債資金,確保化債任務按期完成。
另一方面是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繼續支持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等政策,支持通過規范化培養、轉崗培訓、設置特崗等方式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此外,還支持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落實鄉村醫生的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自愿原則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補助。
2012年300個左右縣(市)試點醫院取消藥品加成
對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謝旭人指出,一是切實落實政府投入政策。在科學制定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的基礎上,認真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政策。
二是扎實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統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采購機制、價格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2012年先在300個左右縣(市)開展試點,試點醫院要取消藥品加成,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渠道予以補償。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增加的政府投入由中央財政給予一定補助,地方財政也要切實加大投入。
三是大力鼓勵社會資本辦醫。落實稅收、醫保定點、重點學科建設等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鼓勵社會資本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投入。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
此外,謝旭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各級財政部門還將統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藥品價格、藥品生產流通等相關領域改革,發揮政策合力。同時,進一步加快醫改資金預算執行進度,并依據新的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督促醫療衛生機構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并繼續加大對各項醫改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杜絕發生截留、擠占、挪用、虛報冒領等問題,確保醫改資金真正用于醫改。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