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頓
老正是最晚加入這個姐妹淘組合的。“我是抱著見名人的心態去的。那時熊頓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漫畫家。”老正說,她特意穿上了拿破侖軍裝款大衣和高跟鞋,“就是為了撐氣場,雖然是見名人,咱也不能跌份,對吧?”
這場初衷為“見名人見網友”的會面最后演變成“相見恨晚”的閨密聚會。“我是"70后",典型傳統的北京人:在北京出生、長大、讀書、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談了一次戀愛就結婚、生孩子,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熊頓是"80后",來自浙江小鎮愛畫畫的姑娘,滬漂之后再北漂,無論是感情還是生活,一直處在變動之中。按理我們不會有交集,但奇怪的是,我們一見如故。”老正說,聊了沒幾句,熊頓就特真誠地開始自報家門。“她就像我身邊那些土生土長的北京大妞,直接,坦誠,大大咧咧,沒心眼。但與此同時,她細膩敏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和小趣味。我們從MJ開聊,一直聊到餐廳打烊,分手的時候還依依不舍。”
從不看漫畫的老正和VIVI很喜歡熊頓的漫畫系列。老正說:“她的題材就來自自己和周圍朋友的真實生活,所有人都可以對號入座。她的漫畫是一扇窗,能讓你了解她和她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樂觀豁達是她漫畫一貫的基調,無論是滬漂、北漂時期經濟上的捉襟見肘還是情感上的困惑糾結,她都能用自嘲或者詼諧的方式化解并引起有過同樣經歷人的共鳴,產生會心一笑、心有戚戚焉的效果。由于專愛畫糗事,到處丟人現眼,她經常被朋友狠K,經常接到"不請吃飯就翻臉哦"這樣的恐嚇電話!她的回應是:"我藝高人膽大,統統置之不理……"
2007年,熊頓在天涯論壇上發表了她的系列漫畫《熟女養成日志》,因其受歡迎程度而被推到了頭條。那時候她可以一天8小時淌著口水猴著背在電腦前,每5分鐘刷新一次帖子,看網友的回帖……
《熟女養成日志》被稱為是漫畫家“涂老鴉”在天涯網發表的《小老爺們那點事兒》的姐妹篇。在此之前,系列漫畫《小老爺們那點事兒》在天涯論壇開始連載,并且迅速躥紅。
受到涂老鴉的感召,熊頓也萌發了畫同類題材的女生成長經歷。
“這是我平生第一幅成人漫畫。因為實在是喜歡他(涂老鴉)的風格,所以開始的時候著意模仿。后來在老鴉和老鴉官方網站站長"一點水"的鼓勵下,我開始嘗試畫女孩子的故事。由于敘事水平和繪畫風格與老鴉相去甚遠,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女生來說,敏感話題尺度難以把握,所以畫的時候還是很費了點工夫,不像繪畫"熊頓系列"那么隨興。”
接著熊頓又畫出了《熟女戀愛事件簿》和《熟女“房”事心經》、《熟女單身日志》、《減肥俠》、《邁克爾·杰克遜Foreverland》等多個系列的漫畫作品。《熟女戀愛事件簿》講一個女孩從2歲到28歲戀愛心事全記錄,講述小女生求愛的爆笑事。《熟女“房”事心經》也是從自身出發,講一個“80后”熟女們都不陌生的房子的故事。當年,年輕的熊頓大學畢業出校門,揣著畫筆與夢想,千里獨行到上海闖蕩。作為一名資深熟女+剩女+滬漂,她不停地找房,不停地搬家,經歷過噩夢一樣的合租伙伴,也在租房中體味難得的甜蜜友情,還曾有過被房東掃地出門、連夜找房的酸楚與無奈。當她攥緊拳頭終于存夠首付的時候,房價卻已蹭蹭地躥高,拋下了迷茫的熊頓……
《滾蛋吧,腫瘤君!》講述了熊頓從病發到住院的故事,也只有她才可以將苦悶的醫院生活變得流光溢彩。在漫畫里,熊頓是一個頭上有熊耳朵、身后有熊尾巴的“熊姑娘”。在《滾蛋吧,腫瘤君!》里,熊頓沒有一丁點兒的淑女形象,先是一絲不掛地昏倒在地,口吐白沫,接著又是對著帥氣的主治醫師“發花癡”,再是偷偷溜到賓館去接待她的“親友團”,然后一干人等浩浩蕩蕩殺回病房,驚呆了醫生護士……不僅毫無顧忌地“自毀形象”,還不忘調侃三個閨密:艾米的黃皮膚,以男人婆形象登場的老正,VIVI的忠厚老實……許多人被《滾蛋吧,腫瘤君!》看得笑中帶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