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叔房姐房爺房祖宗們,只是刺激著公眾買房痛感的表象,透過喧囂的新聞表層,我們能看到一個可怕的現實,中國的房地產業也許已經成了最大的洗錢通道。從曝光的幾起案件中可以看到“以房洗錢”的方式,濫用權力多辦身份證逃避監管,將非法獲得的收入購置房產,以這種方式把錢投在房子里,比放在銀行里安全多了,而且還能將腐敗收入增值。最重要的是,在多個身份證購房、租房、賣房中甚至能夠將非法收入洗白。洗錢是通過貌似合法的活動或建設將違法獲得的收入隱藏、偽裝或投資的過程,房叔們所為正是如此。
顯然,這一將腐敗所得投資于房產的行為,是一種雙重的掠奪。腐敗是一次掠奪,腐敗所得投入到房地產業推高房價,以錢生錢,又是一次掠奪。不知道潘石屹之類的房產商們在這種洗錢中扮演著怎樣一種角色,可以看到的是,貪官、房產商和地方政府都是這種洗錢行為的受益者,民眾是最大的受害者。
回到龔愛愛案上來。警方稱,龔愛愛先前所在的神木農商行屬企業法人,龔系長期合同工,非國家公職人員。其于2012年6月遞交辭呈,并于2013年1月2日獲準離職——警方如此強調,無非是劃清房姐與公權的界限。可越是企圖劃清,越凸顯著兩者關系的曖昧。如果是見得了陽光的財產,何須要依靠身份證購房?銀行與政府的關系,不是一句“企業法人”就可以撇清的;沒有公權的助力,房姐能辦得了那么多身份證?這些都需要深入的調查。
看到了這個存在的洗錢黑洞,就能明白為什么政府對房市的調控一再陷入空調,原來有這么多姐和叔在后面托市,有龐大的腐敗收入在后面力挺,限購對這些人是毫無約束力的。房產大佬們“高房價源于剛性需求支撐”的說法不過是一派胡言罷了,真正的剛性需求,是貪官們腐敗所得的洗錢需求,是非法收入的投資需求,是權貴官商勾結的利益輸送需求。老百姓普通的住房需求,支撐不起如此瘋狂的房市。左右房價的權力也許掌握在紀委手中。真正地加大反腐壓力,毫不留情地推進財產公示,才真正地扼住了房市的命脈。(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