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論為何盛行不衰?
【回應】 很多人不考慮體質等前提,對中醫“食物相反”理解失當,將“相克”絕對化
徐鳳芹說,食物之間搭配不當,中醫古籍稱為“食物相反”。食物相反,反的是物性或食性,與“食物相克”這種夸張的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根據中醫概念,物性疊加出現副作用的“相反”因人而異,也是有前提的。比如,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兩個寒性的東西放在一起,如正好趕上虛寒體質的人,就可能導致腹瀉。
對于“食物相克”說盛行不衰的原因,徐鳳芹認為,這是由于許多人對傳統中醫理論缺乏深刻理解,僅根據自身的日常生活經驗,將飲食、生活中出現的不適癥狀歸為“食物相克”。
林殷指出,“食物相克”說一直盛行不衰,說明這些年我們的健康教育出了問題。這提醒我們要普及科學的健康知識,讓老百姓懂得食物的常識特性。
范志紅說,中醫其實是說,如果吃不合體質的食物,或者營養搭配不合理,或者食用量不合適,就是損害健康的吃法。每個人體質不同,飲食上的顧忌也有很大差異。絕對、統一的禁忌說法很不科學,會影響膳食多樣化,對健康不利。
高鍵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人們應該“食物多樣化”,人們在選擇食物時不應顧忌什么相克,每天攝入多種類的食物,才能更容易達到膳食平衡,營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