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房地產市場雖屢被調控,但房價仍是“漲”字當頭。房價本已不低,卻屢調屢漲,“看不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讓人困惑。“漲”字之下,市場真相究竟如何?不同利益主體在此間又是如何角逐與博弈?《經濟參考報》記者分赴各地探訪,力求還原市場原生態并求解真相。本報從今天起推出“房地產市場的‘中國式困惑’”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自2012年3月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暖,房地產成交量價齊升。“日光盤”、“一夜漲價70萬”、“徹夜排號”、“黃牛再現”等或真或假的市場信息造成了市場的一度恐慌。但事實上,各個城市的回暖速度并不一樣。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選取了北京、上海、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和浙江省溫州市四個漲幅較大的城市,并聚焦其在調控政策高壓下顯現出的樓市行情。
全國房價的聚焦點
北京:92平方米住宅兩月漲110萬
2013年初,38歲的李響為了換套更好的住房,賣掉了自己僅有的兩套在五環外的房子。
“一直都想換到單位附近住,看著房子持續上漲,不敢再觀望了。”李響說,他之前看上的一套中信城92平方米的商品房已從2012年的450萬元漲到500萬元,所以在賣房拿到錢后,他立即和房主聯系,最終商定以510萬元的價格購買。
“本想房到手了,也算安心了。沒想到由于這兩個月房價瘋漲,原房主卻想毀約。”李響說,從年初到現在,他所買的這套房已從510萬元漲至620萬元,整整漲了110萬元。“因為漲的太多,原房主不干了,想毀約。但我全款都已經付了,就差過戶。”
一套92平方米的住房兩月間上漲110萬元雖是個例,但也正印證了北京市房地產市場上的一片艷陽。
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月70大中城市房價情況數據顯示,1月份,北京新建住宅方面環比漲幅高達2.1%,比去年12月份擴大1.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方面,北京環比漲幅居一線城市最高,達1.0%。
“房地產市場的熱度高漲,房價增長超過預期,完全超過我原來的預想。”全聯房地產商會名譽會長聶梅生表示,如果月環比超過1%,那么全年的上漲幅度就超過15%,因此,北京月環比已達2%以上,漲幅則不可想象。她認為,房價月環比漲幅應控制在0.5%到0.8%之間,才會比較平穩。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指出,影響房價上漲較多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開發商前期采用以價換量銷售策略取得了效果,現階段優惠促銷力度削弱甚至取消;二是擔心房價進一步上漲,導致首次置業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置業的升級需求的購房人群入市意愿較強,拉動了性價比較高的住宅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