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向上看齊,向下生長”,省屬高校建設應與地方經濟聯動,服務區域
“對于省屬高校來說,所處的區域就是最大的舞臺。因為你的定位就是如此。”孔建益如此表達省屬高校的角色。以湖北為例,當地重工業發達,鋼鐵、汽車制造業拉動著周邊中小企業發展。為保證在湖北區域內的影響力,武科大負責人親自牽頭組建了博士團、教授團、專家團,主動走訪湖北各地,為政府、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武科大還選派了一批年富力強的教師駐扎各地,擔任“科技特派員”,了解業內需求。學校還與武漢、黃石、孝感等地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占領了湖北省內鋼鐵工業科研的較大份額,在中南地區一線鋼鐵工業技術支援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
“省屬高校要發展,就要主動。幫別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找發展空間的過程。”孔建益說,在服務區域經濟的同時,學校的科研實力也借由這些行動明顯增強。“近5年我們承擔國家、省市和企業的各類科研項目2000余項,科研經費連續7年過億,這是地方經濟和學校發展的雙贏。學校發展了,地方也受益了。”
據介紹,目前武科大60%以上的科研經費來自企業,80%以上的科研成果順利實現同期轉化。
“其實省屬高校把自己區域內的資源把握住就足夠了。盲目向外擴張沒有必要,一方面是沒有精力,另一方面是競爭不過部屬高校。向上看齊,向下生長。”孔建益說。
隱患
有特色也要有平衡,后續發展需要更多投入
學校有了實力,招生、就業都是水到渠成的事。隨著口碑的建立,武科大這幾年的錄取分數線逐年提升。去年高出一本線10多分,冶金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等特色專業更是高出20多分。就業方面,鋼鐵行業是武科大畢業生的主流去向。“每年業內最好的鋼鐵行業都會來招人。”武科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惠麗說。
“發展較好的省屬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強勢學科。”孔建益認為,“省屬高校想像部屬高校那樣做成‘高大全’不太現實,但是集中資源把某個學科做成‘一招鮮’卻能‘四兩撥千斤’。”
然而,也有教育專家表示,除了建設自身特色,省屬高校也應注意規避單一化發展的風險。“譬如2012年實體行業不景氣,鋼鐵、汽車行業增長不如預期,學校就應該及時調整,避免影響學生就業。對于高校來說,要注意特色與普適性的平衡。”
不過,要在保證特色優勢的情況下進一步全面發展,資金問題是邁不過的坎兒。在全國范圍內看,對省屬院校的支持,各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重視程度有較大差別。
“總體而言,省里每年給一所學校幾百萬元就算不錯的,但幾百萬對于學校來說,杯水車薪。”李友玉認為,目前呼吁加大對省屬院校的重視和投入很有必要。“無論是從院校數量還是學生人數來看,省屬高校都值得加大投入。只有大多數的省屬高校都能蓬勃發展,高等教育質量才會有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