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經濟復蘇將是一個長期過程的世界經濟大背景下,無論從中國、亞洲還是世界角度來看,本屆盛會都將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尋求革新、共同發展、實現經濟復蘇的“策略”發源地,現在讓我們一同走進博鰲,發現那些有利創新發展的“博鰲好聲音”。
■中國由“資源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阻力在哪?
4月5日晚,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會員俱樂部活動“經濟學家六問”分論壇舉行?;顒又?,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選擇他們最關注的中國問題時,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聚焦在“創新”上。
大師發問催生中國“創新力”思考
羅納德·科斯是新制度經濟學鼻祖,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向中國企業家提出了他所關心問題:“中國工業革命的速度、規模及成就,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我們發現,與英國18世紀及美國19世紀工業革命相比,中國的工業革命在技術創新上稍遜一籌,這令人有些遺憾和不安??紤]到現代經濟越來越多地受到知識的驅動,作為中國企業家,你們認為自己在創新方面有哪些主要困難?”
與此同時,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德·菲爾普斯的問題則更具體:“我曾主張亞洲國家應努力推動自身經濟中的創新率。這需要逐步提升那些旨在開發新產品和新方式的項目的深度和廣度,以期獲得廣泛接納。在亞洲商界領袖們的心目中,推動亞洲自主創新的主要障礙是什么?是在政府層面還是資金層面?究竟在何處?”
中國企業家直陳我國“創新力”缺乏原因
寶鋼董事長徐樂江稱,今天中國,盡管工業化轟轟烈烈,但是工業化過程中并沒有伴隨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反而帶來的是資源的極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創新不足是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而體制和機制問題則是影響創新的最大障礙。
寶塔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孫珩超也指出:“國家在鼓勵支持創新的配套政策還不完整,不全面。特別是人才的引進、使用、保護的軟硬環境很有限,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素有“商界思想家”之稱的馮侖指出,我國并不缺乏創新型人才?!拔覀兒芏嗝駹I企業家都有喬布斯的素質,比如冒險、偏執、甚至古怪,做事非常有想象力,很執著,創新能力與喬布斯大同小異”,馮侖表示,“問題的關鍵是,只有在充分競爭的、鼓勵創新的、權益保障的、法制完善的環境中,具有這種能力和素質的企業才能長成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