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怎么看為了規避房產調控政策而離婚的現象?調查中,42.9%的人認為“太功利,是投機行為”;40.7%的人提醒“會存在很大風險”;36.8%的人直言“把婚姻當兒戲,是褻瀆婚姻的神圣性”;33.2%的人表示“很正常,是為了利益的理性選擇”;31.7%的人認為“會沖擊當下社會的家庭倫理”;30.6%的人表示“是政策不合理導致”。
調查顯示,49.8%的人反對“功利性離婚”,33.3%的人表示贊成,19.9%的人表示“不好說”。
上海政法學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陳曉敏指出,把婚姻和房子捆綁起來,婚姻變得功利化甚至工具化,并非首次出現。早在福利分房時期,就有為了房子倉促結婚、離婚的情況。畢竟,婚姻是家,家的最具象體現就是房子。在當今高房價的狀態下,很多人將婚姻的嚴肅性和現實利益相權衡,不惜為了房子挑戰婚姻的安全性。這是由于政策不穩定造成的投機心理,但個人選擇的風險很大,今天可以為房子離婚,明天也可以為了其他利益離婚。
萌萌曾經親眼見到一對夫妻,為了拆遷多分房假裝離婚。在一家照相館里,倆人各自拍完離婚單人照,還相互嘲笑對方照的哪點不好,“那真是笑著進去,笑著離開。”攝影師望著他們的背影不住搖頭嘆氣:“小夫妻啊,別見錢眼開,哪有什么假離婚???只要拿到離婚證,那就是真離啦!”
當今社會,人們會為了哪些物質利益而離婚?民調發現首先是“轉移財產”(62.8%),其次是“規避債務”(54.9%),第三是“獲取拆遷補償”(51.6%)。接下來依次是:規避稅收(51.4%)、獲取貸款優惠(38.0%)、規避計劃生育處罰(36.3%)、獲得取暖費等補貼(24.6%)等。
調查顯示,60.2%的人認為為規避政策或獲取某些利益而離婚是對婚姻的褻瀆。48.2%的人表示自己不會為了獲取物質利益而離婚,35.5%的人表示會,16.3%的人表示“不好說”。
哪些東西不能用物質來衡量?67.0%的人首選“親情”
近日,網上流傳一個故事,一對因買房離婚后又復婚的夫妻,看上去關系很融洽,但離婚的一個月里,他們過得都不安心。女方說:“如果老公晚上不回家吃飯,我就會胡思亂想?!蹦蟹秸f:“我是凈身出戶,她要有別的想法,我就人財兩空?!迸礁锌骸斑@一個月真是步步驚心!”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青年教師楊遴杰認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下,不少人面臨兩難的尷尬境地:要保持所謂純潔的婚姻,不受外部物質條件影響,但不買房,閑錢投向哪里?在大多數人眼里,房子還是最好的保值品。政府應該創造出讓人們從容選擇的環境。政府在制定調控政策時,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見,考慮到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和人們可能的反應。政府應該是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者,保護家庭和婚姻關系,推動建立一個誠實信用、個體有尊嚴、人人重感情的社會。